我国春秋时期发生了“掘地见母”的故事,这个典故源于“不见黄泉不见”。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兄弟二人,母亲吴江生庄公时难产,便对庄公心生厌恶,但对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庄公顺利继承王位,成为郑国君主,依古制。母亲吴江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试图取代庄公。在吴江的要求下,庄公把京襄城给叔段封地,叔段到京后,自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建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吴江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吴江不满意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否则就很难处理了。但庄公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img]822390[/img]
郑庄公22年(公元前722年),叔叔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和母亲商量了谋反日期。吴江做出决定后,回复叔叔,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内应。这时,郑庄公已经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截获了密信。郑庄公拿到证据后,立即派公孙吕率领200辆兵车包围京襄城。叔叔措手不及,匆匆逃到炎陵,被庄公追杀,被迫逃到共城,然后自杀。
母亲和弟弟谋反,庄公对母亲特别不满,威胁要“直到黄泉才见面”。随后,庄公把吴江送到城英居住。没过多久,庄公就后悔了。当地官员英科叔叔听说母子关系破裂后,建议“挖掘正宗到黄泉,建立走廊和庭院”,并邀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见面后,他们抱着头哭了起来。从那时起,他们就和好了。
春秋时节,武姜生郑庄公厌恶 助其弟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