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是清初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忠。
清廷入关后,可以利用明朝的降级来应对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忠忠等藩王形成了巨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最大的势力不仅是中央政府的沉重经济负担,也威胁着清政权。
[img]822017[/img]
康熙皇帝决定在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天撤藩。今年11月,吴三桂首先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全世界都在招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从云、贵开往湖南,几乎占领了湖南省。随后占领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台湾的明郑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和奴隶反应迅速。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向北发展。康熙皇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军队。
首先,他坚决打击吴三桂,但他抚养了其他叛徒,并通过分化力量孤立了吴三桂。在军事上,我们只关注湖南,充分信任汉将,这激发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耿忠信归清廷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事实上,吴三桂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死后,把所谓的“皇位”传给了孙子吴世凡。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天,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凡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清廷来说,是建立稳定王朝统治的标志。
三藩之乱简介:清初三藩之乱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