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员选拔制度并进行改革的结果。东汉官员的选拔主要是基于儒家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价已成为政府官员的选拔(具体方法是调查﹑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流,给乡鹿评价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核之乡。
曹操当政20多年来,用人“决心胸怀”﹑大量存在“各引其类”的情况。然而,乡鹿的评论并没有完全废弃。历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委托当地名人韩嵩“条品州人的优劣都用”;崔燕,也被称为曹操主持选举的崔燕﹑毛杰“总齐清议,十有多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曹操一般不否认乡鹿评价,只反对汉末乡鹿评价的弊端。他纠正的第一个方法是提倡“只有才能”,以反对虚伪的道德和不一致的名声;第二,抑制朋友的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试图控制政府手中的选举权。例如,韩嵩的条品荆州人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下操纵的乡鹿评论,这更类似于政府后来任命并对政府负责的情况。曹操当政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已经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制度化。
专家们关于九品中正制成立的时间和原因的争议
1.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时间,一般有四种观点。
第一,延康元年陈群建说。唐长茹认为,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曹丕未篡汉时,即延康元年(220年)2月,在《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中有明文。
《晋书·李重传》中李重语和沈约的《宋书·恩幸传》可能是出于误会,将时间提前到曹操。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载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1955年三联书店版)。
[img]821498[/img]
第二,曹操在建安年间开始建设。韩国磐根据前引《宋书·恩幸传》沈约和《晋书·卫杜传》的描述、《通典选举典》等相关记载认为,九品正制始于曹操时期,是军事时期创作的(1983年人民出版社版的《魏晋南北朝史纲》)。
此外,还有张旭华的“魏武萌芽说”和刘访师的“从寿张之战开始”。
二、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
韩国潘认为,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是因为汉代县察举制度已经腐败,汉末户口流离,即地主和士人也有很多华侨。州县察举制度不再适用,必须改变。曹操求贤,重新确立了选举原则,即选举人才的标准。但是,如何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具体的方法和制度来保证实施。这个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唐长茹认为,根据当时人们的说法,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是由于黄巾大起义后人们的流动,政府选举无法检查乡鹿的批评。因此,一方面考虑乡鹿评价的旧传统,另一方面适应人们流动的新环境,选择合适的人主持乡镇评价任务,因此,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是正确的。
王仲罗认为,曹丕继位为魏王,将进一步受禅,登上皇帝宝座。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做好改朝换代工作,世家大族不得不做出让步。当时,世家大地主尚书陈群向政府提出了“九品官人”方案,曹丕毫不留难地通过了。经过这样的妥协,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此外,唐长茹、游为民、石荣伦、陈长琦、刘访师等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
解密:九品中正制度什么时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