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为什么明清时期[公交改革]不能进行到底?

自古以来,“公交车”不仅是历代官员的交通工具,也是身份和排场的象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王公贵族都为乘坐“公家”马车而自豪。西汉开国时,由于多年的战争,马匹短缺。汉高祖刘邦在旅行时找不到四辆毛色相同的马拉车。一些官员不得不屈尊乘坐“公共”牛车。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认为,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公交车使用也要节俭。成本相对较低的牛车再次盛行,直到经济复苏,牛车才被马车取代。

唐宋时期,坐轿子在官场盛行,不同等级的官员乘坐不同的轿子。所以叫官轿。其实也就是一种“公交车”。每次官员坐轿子出府,都有跟随者在前鸣锣开道,轿子旁边还有侍卫前呼后拥好不威风!人们必须静静地回避甚至跪拜。官员越大,抬轿子的人就越多。一般七品官多为四抬,五品以上官员可乘八抬,皇帝出宫时十六抬,自然是最高规格。

事实上,官员一开始通常没有资格坐轿子。唐初,即使是官职最高的宰相也乘马出门,只有贵族妇女才能乘轿。唐武宗时期松动:只有宰相、三公、尚书令、退休生病的官员才能坐轿子。其余的,无论尊卑,都是不允许的,坐轿子的人一定要自己花钱。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认为乘轿是“以人代畜”,有伤风化,不乘轿。宋哲宗绍圣二年“禁京师舆轿”,只有司马光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哲宗认为他年纪大了,批准他乘轿上朝,但司马光一再感谢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待遇”。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上台,把轿子换成了公共汽车。当时北洋军阀官员两边都有踏板,每个站都有一个拿着盒子枪的保镖,在市场上炫耀,真的很有威望。北洋军阀的优缺点与权力的大小成正比:权力越大,车越好;权力一般的人,车一般。

[img]821486[/img]

纵观中国古代公交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历代没有规定官员乘车、轿车等交通工具的公私使用,一旦交通工具发放,就完全供主管官员个人使用,成为绝对的私人用品。因此,它助长了官场腐败和奢侈的氛围。明清时期,坐八抬大轿泡酒楼、逛妓院的官员并不少。与此同时,古代官车数量庞大,已成为国家严重的财政负担。

明朝开国时,出身平民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公开宣战“公交车”腐败,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乘车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乘轿。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之。五府管事、内外守卫、守卫、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不得乘轿,非法乘轿,擅用八人,奏闻。盖自太祖不欲勋臣废骑射,虽上公,出必骑马。“也就是说,规定只允许三品以上的文官乘坐四人抬的轿子,其他官员骑马出行;勋戚和武官不问老少都不允许坐轿子;非法乘车、擅用八人抬轿子的,应当受到严厉处罚。这一套规定在明初得到了彻底的实施。

为使这一规定落实到实处,朱元璋还经常微服私访,在京城街头巷尾,观察民情。由于出身贫寒,朱元璋深知百姓的艰辛,@ 在平时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时,他努力率先垂范。据《明史》记载,有一次,有司奏请,要装饰他的轿子,需要几块金子。他立即拒绝说,不,用铜就行了。有司讨好地说:“陛下,即使用纯金,也要多少钱?朱元璋说:“我富有四海,怎么吝啬这个?然而,所谓的节俭者,非身先之,为什么要率下呢?而奢侈之原也没有不由小到大的。”

明初,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公交改革”规定得到了有效实施。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监管越来越差。一些贪图舒适和尊严的官员坐在轿子上,轿子越来越大。据《明史·奸臣传》记载,奸臣严嵩的死党,总管全国盐政的都御史严茂卿,“性奢侈,至以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器。岁时馈遗严氏及诸权贵,不可胜记。按部,经常和妻子一起行走,制造五颜六色的舆论,让十二个女人走在路上。”

奸臣和忠臣也是如此。张居正,被称为改革家,是万历朝的首辅大臣,回家奔丧,坐过的轿子之大,令人目瞪口呆。据相关史料记载,张居正这次返乡之旅真的很壮观:元辅的轿子要三十二个轿夫扛,里面有卧室和客房,还有两个小男孩在里面侍候。在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枪手,是总兵戚继光派来的,而鸟枪在当天还是时髦的火器。张居正的轿子不仅有内外套房、厨房厕所,还有服务员。这样的大轿,恐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大轿之一。张居正煞费苦心地把这样一辆大轿子从北京畅行无阻地赶到江陵。千里行程中,“五步一井,清路尘;十步一庐,备茶灶”,拓宽道路,加固桥梁,劳动人民,一时打扰无数官民。

清朝入关后,朝廷规定,北京的满族大臣不分文武乘马,不得乘车;一品文官年老或者生病不能乘马的,必须经许可才能乘车;汉族文官可以坐轿子。然而,北京师城面积广阔,官方住宅距离官方政府很远。如果你想坐轿子上下班,你必须准备两班轿子中途更换。一班轿子抬轿子时,另一班坐大板车。算下来,养一乘轿子的年费用需要几千两银子。因此,清朝庞大的官僚机构因交通工具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财富。

因此,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朝廷致力于“公交改革”,规定鼓励满汉大臣乘坐便宜的交通工具,不影响官员形象,因此许多北京官员乘坐骡车,比轿车省得多。对于那些需要一些高级官员的人来说,绿色羊毛轿子可以保留在房子的轿子厅里。当你需要展示你的风格时,你可以花钱在轿子里雇一个轿子,当你来的时候抬轿子。

然而,根据《清代文献通考》的记载,康熙时期满族官员禁止乘坐轿子的禁令已经突破,乾隆时期乘坐轿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乾隆皇帝连发诏书训斥,但仅仅依靠三令五申是没有效果的。当时,将军福康安,作为乾隆的宠臣,多年来一直是统一士兵。”他还乘坐轿子进行教师监督。他必须使用36名轿子,轮流值班,轿子像飞一样飞翔。”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公交改革”总是前紧后松,有头无尾。虽然有突破,但“公交改革”无法进行到底。公共汽车的日益舒适和奢侈无疑将提高官场腐败的程度,加速官场腐败的进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如何有效地限制公共汽车的负面影响都是政府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解决公私不分、公交消费负担过重的问题,确实值得反复思考。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当前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允许轻视和疏忽!


解密:为什么明清时期[公交改革]不能进行到底?解密:为什么明清时期[公交改革]不能进行到底?

,,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