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临死前,据说留下了一封印章,说:一旦我崩溃,我就按照这封印章行事,封霍光、金日瑞、上官杰等人为侯。后来霍光等人以此为依据,成为辅政大臣。结果,一个叫王忽的侍中悄悄地说:武帝崩溃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他旁边,哪里有遗诏封侯的事啊,就是这些人自己抬举自己。结果这句话传到了霍光的耳朵里。霍光去指责王忽的父亲、卫尉王莽。王莽别无选择,只能用毒药杀死王忽。
我以前写过这个故事,结果很多人跳出来批评我,胡说八道,王莽住在武帝朝?
对不起,王莽不是王莽。西汉有太多同名同姓的名人。著名的王莽是西汉末年的外戚。最后,他篡位,推翻了汉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他也是唯一一位成为开国皇帝的儒生。
有趣的是,皇帝王莽一个接一个地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第四个在几天后就被吓死了。这个名字的风水似乎真的很糟糕。
东汉王朝在王莽之后统一,开国皇帝是刘秀,历史上被称为汉光武帝。
[img]821428[/img]
一开始,当刘秀还是新野一个擅长种田的年轻人时,他和其他人一起拜访了著名的占卜者蔡少公。蔡少公占了一个卦,说:“刘秀是天子”,这里的人立即接口说:“那一定是说刘秀是中国大师吗?”
刘秀,原名刘欣,刘氏皇室后裔,是皇帝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国家大臣,一代伟大的儒家思想;即使要复兴汉朝,朝廷里的刘秀也更有资格。种田的刘秀笑着说:“你太小看人了。你怎么知道这不是我的刘秀?”每个人都笑了。
再透露一下,刘欣本来就是预言纬之学的巨人,蔡少公这样的乡村知识分子在占卜预言纬上连皮毛都不如。为什么他改名为刘秀?应该是他发现了这个预言纬度的线索。正如《汉书》应少注中所说:“《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时火为主’,所以改名有趣。他知道“刘秀”是天子改名为刘秀的。
事实上,刘秀(即刘欣)后来也谋反,事败自杀。刘秀的谋反对王莽的打击比刘秀的叛逆更大。
皇帝也重名,普通大臣更多。比如汉成帝一朝,既有丞相王商,也有大司马王商,都是外戚。然而,宰相王商是宣帝叔叔的儿子;大司马王商是成帝的叔叔,但他们的家庭是死敌(尽管他们没有同时成为官员)。这两个职位都是极人臣。最后,更正直的宰相王商,被大司马王凤(另一个王商的哥哥)搞小动作下狱,王商气得三天后吐血而死。
司马王峰和他的弟弟们(包括王尚)都是“一日五侯”的主角,震惊了朝野。王氏外戚的力量主宰了西汉末年的整个政局。此外,王氏家族的王莽篡位导致了西汉的灭亡。此时,我们应该提到另一位王峰,绿林军的领导人。
就在王莽一朝的天凤四年里,王凤和王匡领导了饥民起义,历史上被称为绿林军。王凤等人建立了自己的皇帝刘玄(即更始皇帝)。
而王匡,更牛。王莽王匡(三公之一)是出兵消灭绿林的主力部队的教练之一;后来,王匡太师的任务是守卫洛阳。这时,绿林军的王匡已经是更始皇的定国上公了,他的任务是攻打洛阳。
一个王匡攻,一个王匡守,攻城的王匡抓住了守城的王匡,更始皇的王匡打败了新王匡——更始皇驻洛阳。后来,洛阳也成为了东汉的首都。
那么多同名的人,都眼花缭乱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重名?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姓氏非常集中,都以单名为尊贵,重名率自然很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裙带关系纠缠不清,相互通婚,结婚,各种亲戚关系,无论是在朝鲜,在野外,总是那些大家庭在一起;每个人都是对立的,都是斗争的。今后,东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强大的灾难终于爆发了。
为什么汉代重名多?大姓集中 都以单字名为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