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这似乎不是我们有资格的人能谈论的话题。但毕竟,关心中国文学的方向是民族自尊和自信的表现。有了这一点,我们就不怕别人说闲话了。
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土壤、文化艺术传统、民族审美兴趣和欣赏习惯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在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特征逐渐独特而突出,成为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标志。它是民族文学成熟的象征。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从写作风格上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者一个西班牙人,就像从他脸上的轮廓上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
据美国翻译家白瑞文介绍,2009年,美国只出版了8部中国小说,仅占美国外国文学出版总数的4%。谈到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白瑞文问道:“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在海外很有名,但有多少人认识丁玲、莫言等作家?卧虎藏龙、《英雄》等大片很受欢迎,但有多少人读过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然而,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信息和特点,需要推广。
[img]821109[/img]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学巨作,也是英语世界许多汉学家和翻译家试图获胜的经典作品。然而,在众多英语译者中,真正有效地将其翻译成英语并为英语世界的读者阅读的译者,首先是2009年去世的著名英国汉学家和翻译家大卫•前牛津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在英语中被称为《石头记》,在今天的英语书籍市场非常受欢迎。
霍克斯的翻译非常流畅和美丽,这让英语世界的读者喜欢它。他的翻译版本被重印,在整个英语世界都很受欢迎。我们可以在英国和美国的任何大型书店里看到他的翻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霍克斯确实有效地将《红楼梦》翻译成英语,并使其成为英语世界的文学经典。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描述了湘西与四川交界处一座极其偏僻封闭的山城的故事。这样一部地方性的作品,因为它成功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一角,其影响力远远突破了地方局限性。一些专门研究他的外国学者说,《边城》“是世界上受欢迎的作品”,公认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民族“古典”的遗产。
恩格斯指出:“民族特色越鲜明,国际性就越强。”鲁迅说:“现在的文学也是如此。有地方色彩的容易成为世界,也就是别国关注的。打世界有利于中国的活动。”可见地方特色越鲜明,民族作品越能走向世界。
《边城》、《红楼梦》走出国门,说明文艺家总是以鲜明活泼的中国特色文学作品进入世界文学艺术宫殿和宝库。如果你不能走向普通人,你怎么能谈论走向世界呢?当然,没有一流的翻译,中国文学就无法走向世界。翻译的再现作用不容忽视。否则,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可能是南柯的梦想?
为什么四大名字之一的红楼梦在英美国家如此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