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乾陵《述圣记》纪念碑记载,唐高宗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将生前所珍爱的书籍、书画等全部埋在陵中。武则天建乾陵的目的是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所以,陪葬乾陵的稀世珍宝也一定不少。通过西安文化保护中心相关专家对乾陵宫殿的探测,结合发掘的乾陵墓和相关文献,考古学家推测乾陵墓由墓道、洞穴、天井、走廊、前、中、后三个墓室或耳室组成。在中间的房间里放一张棺材床,把皇帝的“子宫”放在棺材里。“子宫”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用珍宝覆盖。上面有“七星板”,板上有席垫和床垫,旁边有贵、章、璧、琥、黄等“六玉”的衣服。皇帝穿着12套大收敛的衣服,头枕玉盒,嘴里含着玉贝,仰卧在床垫上,面朝棺盖。盖子内侧镶嵌着黄丝,上面画着日、月、星、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品。地宫后室有一张石床,上面放着衣冠、剑佩、千味食和死者生前的喜好。前室有“宝帐”,帐内有神座,周围有玉质“宝丝”、“死书”和“哀书”。此外,还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放置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走廊石门前后。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范英峰先生曾写道:目前,考古学家将乾陵地宫可能隐藏的文物分为六类:①金属类,各种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装饰品、工艺品等。由金、银、铜、铁制成;②陶器、瓷器、琉璃、玻璃等制备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③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各种器具和装饰品;④石制品:包括石线雕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石函及容器;⑤壁画和朱墨题刻。⑥纸张、经典、书画、丝绸和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织物等。⑥纸张、经典、书画、丝绸、麻织物、漆木器、皮革、草织物等。品种繁多,价值连城。
[img]820729[/img]
在乾陵所有陪葬品中,武则天的《垂拱集》应该是最珍贵的。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临终时,曾告诉李显,要把她的《垂拱集》作为陪葬品,和她一起埋在乾陵。关于《垂拱集》还有一个故事:武氏侍奉太宗时,受李世民影响,也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经常练习,可以写一本漂亮的王体行书。有一次,李志进宫问候李世民,李世民问他《兰亭集序》的内容和书法特点。李志问了三个问题,武则天提醒他。结果,李世民发现了他,勃然大怒:“无耻的奴隶敢提醒我。现在我问你三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否则,把它拖出去,用棍子打死它!“李世民自然问了王羲之的行书。出乎意料的是,武则天回答得很好,有自己的观点,甚至太宗也钦佩他。
《垂拱集》共100卷,是武则天模仿王羲之之行写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描述她如何从一个才女变成昭仪,再变成皇后,最终成为皇帝的过程,这是她宫廷生活的日记;另一部分是她治国经验的总结。《垂拱集》讲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许多重大宫廷事件,对研究唐朝历史、揭露唐朝历史上的许多疑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此同时,《垂拱集》也是武则天在处理朝政后,以王体行书写的,自然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 在武则天的陪葬品中,还有一幅她生前非常喜欢的画像,据说是武则天唯一的画像。据说有一天,大画家阎立本被太宗召入宫中。他看到太宗身边有一个长得很漂亮,气质很好的女侍者,不自觉地呆了下来。原来太宗正是让他给这位武才人画像的。太宗命令人们准备笔墨,阎立本俯在案上画画。很快就画好了,交给了太宗。太宗看着点头,递给武则天。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画像,心里很开心,就把画收藏起来。武则天死后,这幅画像随她葬入乾陵。这是武则天唯一一幅能让后人一目了然的画像,其价值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
解密:武则天皇后乾陵的地宫藏了多少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