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6月,朱棣率领“靖难”大军进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不久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燕王朱迪是通过靖难起事夺取王位的,以武力非法夺取建文帝政权,社会上有很多谣言。为此,朱棣任命亲信纪纲统领锦衣卫,加强对社会舆论的监督。但纪纲横行霸道,肆无忌惮,逐渐脱离朱棣的控制,竟欲篡权谋反。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为最高长官,全称职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部属尊称为“督主”或“厂公”。东厂初设时,监督东厂的职务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后来,由于事务复杂,司礼监在太监中排名第二和第三。另外东厂还有掌班、领班、司房等职位,人员不确定。
东厂的刑事官员不是太监,而是锦衣卫的千家百户。其中有一千户,一百户,也叫贴刑官。至于那些“基层办案人员”,都来自衣卫,“轻巧的人是拨充的”。主任也叫“档头”,专门负责调查,“帽子锐利,衣青素,褶皱,小挂毯,白皮靴”。档头下有几个“番子”,专门从事逮捕和折磨。
正德元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专权乱政,刘瑾命人杀东厂太监王岳,命丘聚代之,又设西厂以命谷大用。他们派出调查人员,东厂的调查范围甚至扩大到全国,甚至“远州僻壤,看到鲜衣怒马作为京师语者,转相避匿”。东厂番子在京城活动,谋取私利,他们经常罗织罪,诬告良民,然后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朝廷官员也遭到迫害,“御史柴文显、汪澄以微罪至凌迟,官员军民非法死亡数千人”。此时东厂才“威名远震”。
[img]820849[/img]
崇祯皇帝即位后,他立即处置了魏忠贤,但他没有废除东厂。相反,他任命“王体乾、王永佐、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1642年,御史杨仁上疏建议废除东厂,崇祯皇帝仍未采纳,而是为东厂辩护。1644年3月,崇祯皇帝信任的太监打开了彰义门,北京陷落,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成立224年的东厂也宣布灭亡。
东厂原本是皇帝为巩固皇权而建立的特务机构,但最终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岳飞的画像挂在东厂大堂,提醒东厂办案毫无用处,大厅前竖立着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真是可笑。
明朝东厂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