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1723年)3月,送康熙棺材到遵化景陵行礼后,雍正突然下令:十四哥云柔留在遵化守陵,不要回京城。
所谓“守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是软禁。不仅如此,雍正还派亲信副将李如柏在此监视和限制云的活动。
随后,雍正接受了云的手术。他命令云的家人询问雅图和侍卫孙泰、苏伯、常明等人,并问:“云在军队里的时候,我听说有吃酒和谋杀的事。你等着演奏。”
向雅图等人不知所云,回奏道:“没有这样的事。”
雍正听后大怒,命令这些人永远被送到刑部,连他们十六岁以上的儿子也一起倒霉,同样被永远束缚。
[img]820733[/img]
雍正之突如其来的重手整治了云琪,这可能与皇太后故意尴尬、拒绝配合他的工作有关。他心里屏住呼吸,可能想通过打击云琪向乌雅氏示威。
不幸的是,这只会导致下一场悲剧。
雍正元年(1723年)5月,他们的母亲皇太后乌雅氏升天后,雍正为了表达对皇太后的尊重,专门封了允柔一位君王的王爵。
[img]820734[/img]
但对于一个软禁的“活死人”来说,这样的王爵有什么意义呢?
雍正二年(1724年)7月,允许的福晋突然病重,遵化缺医少药,但雍正还是不相信。他只说先派好医生去诊治。如果他想来北京,他必须先玩他的报纸。
@ 尹福晋病死,雍正还怪允不早报告病情,怎么会突然死去,然后命令按郡王例将其埋在黄花山王爷陵墓里。
本来雍正让允萌把福晋埋在皇陵也没有错,但此时的允萌心里却过于悲愤,他以为雍正变相杀了妻子。
因此,他以王爷陵墓风水不好为借口,不愿服从雍正的安排。
也许他想,即使他的妻子现在埋在王子的陵墓里,他还是不是王子,可以埋,恐怕还不得而知?!
因此,云琪没有遵守法令。他私下在住处后面的僻静地方建了两座木塔,一座给了妻子,另一座留给了自己,而不是去雍正指定的地方。
雍正听后勃然大怒。这座塔是和尚死后使用的。云琪是唐堂君王。他怎么能胡说八道呢?然后他命令人们严格调查发生了什么事。在云琪的建议下,云琪后来勉强服从了雍正的安排。
西风古道泪流满面,只恨生在帝王家!此时此刻的云,心里真的很难说。
随后,他向雍正上演,说自己“已经到了尽头,一身病,在世不久”。虽然他没有当年的英雄气概,但他仍然表现出一种怨恨。
雍正还没有放弃,就派人去查木塔。后来调查办公室的大臣回报说:“君王云之逆造木塔已经出来了,检查明白了,然后搬到王家庄,派兵严行看守。
大臣和其他曾经的委员会在云萌住所附近乘便伺候他们。日夜点灯后,云萌在住所大哭大叫,半夜停了下来。
臣等既得探知,不敢隐瞒,谨把事后的情况一起翻来覆去。"
接到报告后,雍正批评道:“所谓罪深业重,神不佑,人力无奈!但我的心有自己的上帝照鉴,让他等吧。”
这样,在雍正看来,允许的夜半悲嚎只是鬼哭狼嚎,鬼魂缠身。
[img]820735[/img]
树欲静而风不止,新的打击接踵而至。雍正三年(1725
2000年3月,雍正重提了回京行文礼部和对自己“远跪不前”的旧事,称其“竟吼无礼”。
当年12月,宗人府参演了允在军中“苦累兵,侵扰当地军需丁银”等罪,雍正顺势将允的君王之爵卷去,将其降为固山贝子。
雍正四年(1726年),在整治原“八王党”的高潮中,雍正亲自出马,揭露了当年“一废太子”时,他和云智每天都在照顾病重的父亲和皇帝,而尹文、尹文、云文则无动于衷。
此外,雍正还挖出了当年曾经维持过云,惹得康熙大怒,几乎被康熙“手刃”的老账。
这时,又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叫蔡怀玺的人在云琪的院子里投了一封字帖,里面有“二七变为主,贵人守宗山,九王之母为太后”等字样,大概意思是劝云琪谋反。
里面的“二七”显然指的是云(十四哥),而“九王”应该是云——为什么“九王之母”是太后?大概是云的母亲去世了。
由此可见,十四子传闻在民间广为流传,云萌似乎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件事发生后,雍正觉得把允柔关在遵化是不安全的,于是下令将允柔从那里撤回。
随后,它被囚禁在景山寿皇殿附近,供应康熙圣容,这不仅让云思考,而且有利于附近的监控,以防止再次发生事故。(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为什么十四哥半夜发疯?雍正杀了他的福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