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王46年(公元前269年)以赵不履行交换城市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击赵要地(今山西和顺)。赵惠文命令赵奢带兵救援。赵奢看到秦军势力旺盛。为了隐藏作战意图,他带领部队离开邯郸(今河北省)30英里,也就是说,他没有进入坚壁。当秦军进屯武安(今河北武安西南部)西侧时,他击鼓呐喊,炫耀武力,以约束赵军。
赵奢没有被秦军的声望所感动,严厉制止了奔赴武安的主张,增加了营地,造成了赵军胆小、唯保邯郸的假象,最终使秦军轻敌麻痹。赵奢停留28天后,乘秦军不备,偃旗息鼓,率军疾进,两天一夜赶到距离楚和城50英里的地方筑垒阵列。秦军久攻不克,突闻赵援兵到,仓促全力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的建议,严阵以待,并派万人率先占领北山高地。秦军攻山不下,赵奢挥兵反击,大败秦军,然后解决了他的围攻。
[img]820794[/img]
为了扩大定陶封地,秦始皇侯魏冉派客卿灶越韩魏攻占齐国的刚寿地区,魏入秦的谋士范绥向秦昭襄王提出,攻占齐刚、寿是战略错误,由于中隔韩魏,难以坚守。建议采取“远交近攻”战略,使征地尽有秦有。又认为位于中原的韩魏是世界枢纽,要想兼并世界,首先要用兵韩、魏以“断山东之脊”(战国策·魏策四)。秦昭襄王欣赏范菊的见解,任其为客卿,参与军事规划。但北方强赵的存在,使秦对韩魏兼并有顾忌,便寻机打击赵国。三十四年(前281年),秦攻占赵地三城后,赵以公子部为质,与秦签订了以焦、魏、牛狐交换三城的协议。后又反悔。四十六年来,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协义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大军攻击赵。赵慧文王急召名将廉颇、乐乘等,询问是否可救。两人都认为,与邯郸(今河北境)相去甚远,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唯赵奢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因此,赵惠文王命赵豪率军救援。赵奢军出邯郸30里即筑垒扎营,按兵不动。为隐蔽作战企图,传令军中:“有敢谈军事的人,全斩首”。秦军一部进屯武安(今河北武安市)西侧,击鼓呐喊,诱使赵军救援武安,钳制赵军。赵奢立斩了一名要求救援武安的士兵,不为秦军所动。驻扎28天后,继续加强营垒防御,造成赵军胆小,只保证邯郸的假象。秦派间谍潜入赵营探听虚实,赵奢假装不知道,让下属任意活动,并将其放回秦营,麻痹秦军。秦间谍把赵军的情况告诉了胡阳。胡阳喜出望外,以为可以攻击,放松了对赵援军的戒备。赵奢遂率全军偃旗息鼓,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离楚和城50英里的地方筑垒设营。秦军攻击不克,突然听到赵援兵的到来,匆匆分兵迎击。赵奢采纳了军士许历的建议,发兵万人抢占了楚和北山高地。秦军后来,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还与守军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跑一半以上,大败而归,解决了他的围攻。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
秦与之战简介:马服君赵奢一战成名退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