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王子是古代皇帝建立的王位继承人。王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当时,王子和诸侯的长子可以被称为“王子”或“王子”。然而,自秦朝以来,只有王位的继承人才能被称为“王子”或“王子”,诸侯王或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被称为“王子”,封建社会的王子仅次于皇帝,他有权监督国家和摄政,并有类似朝廷的东宫。
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王子商朝的太丁在继位前就去世了,这有点可怜,而第一个王子是嬴胡亥(秦二世)。我们今天要讲的王子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尹仁,尹仁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除康熙早战诸王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兄弟、长子承虎幼战,在胤仁刚满一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尹仁从小聪明好学,文武兼备。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和历代诗歌,而且精通满洲弓马骑射;他成长为后代皇帝,多次监督国家。他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命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img]821137[/img]
然而,这是一个痛苦的孩子。她的母亲赫舍里氏在分娩时死于难产。因为康熙深深地爱着她,她把对妻子的感情转移到了孩子身上,非常宠爱她。为此,康熙首开清代“长子皇位继承制”,立胤仁为太子。康熙非常喜欢皇太子。康熙曾在公共场合说,一天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问太后安,另一件是问太子的学习。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仁不幸出痘(天花),天花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一旦出痘就让人极度恐慌。出于对儿子的渴望,康熙皇帝命令从11月27日到12月9日,各部门衙门的所有奏章都送到内阁,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陪王子度过危机时期。王子康复后,康熙皇帝还专门祭扫了方泽、太庙、社姬等,并向天下臣民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img]821138[/img]
康熙比其他王子更爱胤仁,胤仁也自以为是储君,一人以下万人以上,开始变得傲慢奢侈。最后,在康熙47年(1718年)5月,康熙皇帝巡回幸塞外期间,大哥尹稚等王子向康熙皇帝打了一份王子的小报告,称他暴力不仁,殴打诸王、贝勒、大臣,甚至兵丁“鲜不受毒害”,纵容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勒索下属。康熙对这些表演非常不满。这些报告中有些是虚假的,但康熙皇帝相信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他不仅对王子的暴行感到愤怒,而且对王子的越位感到不满。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我威柄,以肆其行事。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患有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王子却无动于衷。
康熙一方面爱年幼的老人,另一方面又回忆起十几年来一直担心的一件事:康熙29年(1690年)7月,在乌兰布通战争前夕,康熙在出塞的路上生病,这让皇太子和皇三子迎面而来。去行宫看父亲病容,一点也不难过,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对没有忠爱君父的念头,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岁的胤仁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但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
后来康熙在废太子的时候说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可见这件事给康熙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康熙愤怒地指责王子:作为长子,他看起来不像兄弟。但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愤怒地与父皇顶嘴。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康熙发现王子晚上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中窥视,并立即怀疑王子可能会“杀死”。这件事也刺激了他立即放弃皇太子的决心。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大哥与八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仁为王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仁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姬。3月初十日,以大学士温达、李光地为正使,刑部尚书张廷玉、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为副使持节,授尹仁书、宝,复立为皇太子;以礼部尚书富宁安为正使,礼部侍郎铁图为副使持节,授石家宝,复封为皇太子妃。同日,晋胤芷、胤胤、胤祺为亲王,晋胤佑、胤祀为君王,胤胤、胤奕、胤钰为贝子,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试图促进皇太子、诸子和诸子的团结。
[img]821139[/img]
自从第一次被废弃以来,尹仁一反常态,行为疯狂,以至于康熙皇帝怀疑他被鬼附身,康熙皇帝也很难过,整天流鼻涕,睡不着。皇太子虽然复立,但原来的君储矛盾还没有解决,很快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到康熙49年(1710年)4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成员外郎伊尔赛,包揽湖滩河朔事件多索银两一案。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太子正在计划尽快逼父皇让位。皇帝和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次废除皇太子。康熙51年9月30日(1712年),康熙巡视塞外返京当天,向诸王子宣布:“皇太子胤仁自复立以来,以前的傲慢还没有消除,以至于失去了人心,祖先的基础也不能委托给他。我已经向皇太后奏报了,现在我要拘留尹仁。十一月十六日,康熙皇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姬。
雍正二年(1724年)12月13日,雍正大臣因重病安排后事;14日,胤仁死于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胤仁死后,雍正规定:前两兄弟福晋石丧仪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因此,银行丧葬仪照和硕亲王的例子;理郡王府的工作人员都是孝顺的(另命允许,允许,弘曙,弘弘,弘弘,弘弘,弘春,弘弘穿孝);令弘公得尽子道。葬礼期间,每翼派遣一名侍卫大臣、两名分散的大臣和五十名侍卫选择葬礼日期,送到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等等。胤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埋在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宿舍,死亡。
对于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度特权对他构成了严重威胁。储蓄和父子之间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王子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最好不要站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储蓄竞争的内斗。自康熙以来,雍正皇帝创建了另一个秘密储存制度,以考虑到王子的废弃和王子纠纷的残酷性。(原来来的头条新闻)
解密:为什么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子会这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