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宋军虽然多次打退金军进攻,但由于朝廷以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日战争,打击抗日战争派将军,宋军未能保住东京开封,未能将敌人赶到黄河以北,后来金军多次南入,占领中原地区。宋、金在黄河、长江内外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开始
建炎元年(1127年)6月,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担任东京留守。6月10日,他接到朝廷任命,立即出发,17日到达汴京。婺州义乌人宗泽(今浙江义乌)。靖康元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训。八月,金兵第二次南入,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担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了金兵,还主动出击,取得了一些成果,使磁州军势震河朔。此时,钦宗派赵构(康王)到金营求和,到达磁州时,宗泽劝阻赵构使金,使其免当金军俘虏。金兵第二次围攻开封时,钦宗任命宗泽为河北兵马副元帅,配合兵马大元帅赵构等人救援京师。他向开封进军,不顾赵构、王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兵。虽然由于势力薄弱,他未能解决首都的围攻,但他有效地打击了金军的火焰。
[img]820074[/img]
战争经过
这一次,宗泽留守京师,独当大敌,他更积极地致力于防守京城的艰苦斗争。上任后,他立即开始整顿社会秩序,稳定市场价格,疏通河流,恢复交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宗泽将金兵洗劫破碎的城市开封整顿为抗金前线的坚强堡垒。宗泽在社会秩序初步稳定后,重点建设京城防御设施。在京城四壁,各设统领守卫使臣,到处设教场,日夜加强义兵训练。根据城外地理形势,建立了24个坚固的壁垒,随其大小,驻军数万人。宗泽特别重视黄河防线,将沿河防务分配给各县守卫,并在河南岸设置障碍物,防止敌骑突入。沿河走向,依次建立连珠寨,相互支持。宗泽总结了与金兵作战失败的原因,即我军步卒经不起敌骑冲突,往往一冲即溃。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制造了1200辆“决胜车”。系统为:1人驾驶,8人推车,2人扶轮;3人执照辅车,20人持长枪辅车,18人用神臂弓远射,每辆战车共55人。每10车差大使臣1员总领,编成一队。行则为阵,止则为营,专门对付敌人骑兵的进攻。建炎第一年冬至第二年(1128年)春天,金军多次渡过黄河,骚扰濒临河州县和滑州以南的沿河村庄,进行试探性进攻。宗泽坐在开封,从容调兵遣将,多次攻打退金军。宗泽保卫开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坐守孤城,而是打出去。东京留守司部分官员在金军渡河时,主张拆除黄河上的浮桥,防止敌人来犯。宗泽派刘衍到滑州,刘达到郑州,各领兵2万,战车200乘,出去牵制敌人。并警告诸将不要轻动,要保护桥梁,以防敌人过河犯罪,相机消灭。金兵见宗泽戒备森严,乘夜切断河梁,以防追兵,仓促逃跑。金军不愿意失败。不久,他又从郑州入侵。前军抵达白少镇,距离首都只有20公里左右。宗泽很平静。一方面,他稳定了首都的普通人,另一方面,他派出了精锐的力量来支持刘燕。正月十五灯节之夜,宋军在板桥大败金兵,乘胜收复延津、河阴、梁城等县,一直追到滑州。刘衍还分兵夜袭滑州西15公里处的金兵营寨,尽得其行李粮草。保卫首都的战斗以宋军大获全胜告终。渡过黄河,相机收复河东、河北,是宗泽保卫开封的有机组成部分。1128年春天,宗泽在巩固开封防务的同时,积极联系北方抗金军、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多名支溃兵,积极准备渡河。特别是6月,天气炎热,金军军马疲劳,是北伐的好机会。此时,王彦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首领马扩也带着信王赵榛的信来到留守司。三人共同制定了渡河作战军事计划:
王彦从滑州渡河直接带怀、卫、军、相等州;马拓等军队由大明府攻打明州、清远府、真定府;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队分头并进,与两河义军约定时间内外合。此外,宗泽到达开封后,先后向高宗上了24道奏疏,恳求他“回到”东京,鼓舞士气,号召军民报复国家和新疆。
战争结果
这时,古稀的宗泽,满怀对宋朝的忠诚,日夜盼望朝廷批准他的渡河作战计划和高宗回銮的请求。但是左等右等,没有消息,只好深深地叹了口气:恐怕我的愿望很难实现。终于,他筋疲力尽,忧愤成病,终于一病不起。将军们前来探望,宗泽鼓励他们奋勇抗金,完成自己未付的雄心壮志。死前一天,念及未竟事业,长吟“出师未捷先死,长让英雄泪流满面”。临终时,一句话也没提家事,只是大声喊道:“过河!过河!过河!"开封市军民听到宗泽去世的消息,奔跑悼念,太学生写作祭奠,工商罢市。宗泽在东京留守一年来,势头强劲的金军几次进攻被击退,自开封首次落地以来取得了罕见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宗泽的抗金主张和抗金措施取得了成效。
战争后续
宗泽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去世后,宋高宗派杜充继任东京留守。他的所作所为与宗泽完全相反。宗泽抚养的抗金义军纷纷离开,很快开封陷落。
东京保卫战经过:宗泽是如何组织军队抵抗金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