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433年,拓跋韬就瞄准了新的目标:中国北方唯一的军狄政权:北凉。
这一次,拓跋涛为了打击北凉国,找到了一个标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理由:因为你们的国师佛教僧侣是短命来平城讲经弘法的,不得不出动铁骑相请。
拓跋涛以传播佛法的名义给北凉下了一个旨意。他请昙无预言到平城讲话。高僧昙无预言相信了这个借口。据史料记载,昙无预言宣布返回印度寻找《大涅盘经》的后半部分。
也许是真的,也许是为了避免战争。这时,昙无预言突然提议回印度寻找《大涅盘经》经书的后半部分。郁渠蒙逊顺水推舟,亲自送走了大咒师。
事实上,高僧的离开是为了避免北魏与北凉即将发生的战争。
[img]820364[/img]
然而,抑渠蒙逊也认为昙无预言有异术,甚至认为昙无预言大咒师可以决定战争胜负,预测未来。
昙无预言的再次西去被抑渠蒙逊作为拒绝拓跋韬的理由,这一自作聪明的伎俩终于惹恼了拓跋韬。
事实上,这是拓跋韬寻找战争借口的介绍。现在抑渠蒙逊正处于陷阱之中,于是拓跋韬开始认真准备征服北凉的计划。
可怜的一代和尚没想到这次西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北凉国的郁渠蒙逊送走昙无预言后,又做了另一件愚蠢的事情:北凉国的郁渠蒙逊也相信了拓跋涛的借口,试图阻止僧侣们远行未能达到目的,于是遵循了“得不到就坚决毁掉”的原则,用一个皇帝的铁血和冷酷杀死了西行的昙无预言。
事情是如此荒谬和悲伤,怀疑昙花一现的善良,害怕他悄悄地去北魏,然后派刺客杀死和尚!无论佛经真正倡导什么,皇帝心中都有另一种理解:不能为我使用,也不能为别人便宜。
昙无预言的死亡似乎表明世界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就像实现僧侣传播的因果报应理论一样,或者僧侣认真承担无限神秘的秘密佛教,或者北凉王可能患有无法治愈的心脏病。那年4月,抑渠蒙逊在河西死亡,他的儿子穆德即位。
刚刚到位的北凉王郁渠牧甘,通过婚姻缓解了北魏北凉的紧张局势:北凉美丽的兴平公主被送到拓跋涛的枕席上,拓跋涛暂时得到了发泄口发泄愤怒,北凉国暂时安顿下来。
然而,暂安就是暂安,拓跋涛并没有怀念床上美丽的北凉公主,还是迷恋上了北凉国更美丽的广阔草原,公元439年,
拓跋涛的北魏铁骑再次踏上北凉国土,直到踏破北凉都城姑藏,才停止进军步伐。
在拓跋涛军铁骑的践踏下,中国北方最后一位军狄政权消失,北凉国正式灭亡。客观地说,拓跋涛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近150年的北方混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正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就在和尚昙无预言西行的同时,一个叫玄高的和尚也在赶往北凉。他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他只知道北凉有他向往的佛经议场和修禅的理想石窟。对于当时失去昙无预言的北凉来说,玄高和尚的到来似乎是祖先的安排。
玄高也是一位著名的僧侣。据说,即使印度佛教大师与他交谈了几天,他也真诚地崇拜他为老师。因此,玄高留下来成为北凉的新国师。现在北凉城破了,玄高国师不知道去哪里。
[img]820365[/img]
但对于拓跋涛来说,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个时候,雄心勃勃的拓跋涛仍然遵守最初攻击北梁的誓言,认真举行了盛大的仪式,玄高僧隆重欢迎回到平城:显然,在拓跋涛看来,只要是和尚,不管他叫短预言还是玄高。
玄高受到拓跋涛极其礼貌的优待,法师被邀请到北魏都城平城后,被任命为太子晃的老师。
因果报应的另一个因果似乎出现了:玄高曾在北凉住所建造麦积山石窟。现在,经验的积累来到了平城。从那时起,创造者开始为20年后云冈石窟的挖掘做技术准备吗?
到目前为止,很难说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还是一个传奇的美丽故事: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女装男装、为父亲参军、保卫国家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发生在北魏打击柔和战争的过程中。
根据专家的研究,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但在广阔的历史书籍和文献中没有关于花木兰的记录。这个美丽故事的唯一记录是一首诗《木兰辞》。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没有人能用诗歌来判断木兰为父亲参军的真实性。
然而,《木兰辞》是一首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诗。从诗歌中的一些民俗和名称来看,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些鲜卑与汉民融为一体的重要信息。
比如诗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在明堂。”明堂是北魏皇宫办公议事的地方;《木兰辞》中的“木兰当户织”
“当窗理云鬓,镜帖花黄”等句子,却完全属于汉族女性的生活内容。
“昨晚看到军贴,可汗更大。”表明人们称皇帝,除了草原民族,中原皇帝不会使用“可汗”这个名字,然后中国一代伟大的皇帝唐太宗虽然被西方、北方大多数民族称为“可汗”,但只是屈服于唐朝附属国对唐朝皇帝的尊称,唐朝自己的历史书没有李世民的名字。
@ 根据这些话,判断木兰来自北魏的民族融合时期是有依据的。至于北魏哪个时代?有人认为它来自太和时期,也有人认为它来自太武时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木兰,一个美丽的中国女性形象,一直生活在全世界中国人的心中。
解密:为了弘扬佛法,北魏君主拓跋涛率军灭北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