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朝没有灭亡?

唐朝因藩镇分裂而分裂,但由于藩镇的平衡和中央政权的维护,比唐初的完全统一时期持续了更长的时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作为这段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一再强调其重要性,但对事件本身的过程仍缺乏充分的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李碧燕就安史之乱及其衍生的地方政治问题,探讨了中央政府如何应对这场危机,重建了朝廷的政治权力。

10月29日,李碧妍博士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青年学者邱鹿鸣在复旦大学“史翼沙龙”活动中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对话,并经主讲人批准。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例如,传统观点认为,这是所谓封建社会早期向封建社会后期转变的关节点。近年来,在辽金元清等“征服王朝”的研究中,安史之乱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人可能已经注意到,广西师范大学翻译出版的日本讲座社中国通史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在《元》一卷中,杉山正明将这一系列历史变化追溯到安史之乱,将其与辽金等从中国东北发源的政权对中原传统王朝模式的挑战放在同一背景下。邓小南老师去年在复旦大会上也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她说,最近,美国汉学家认为,从安禄山到朱元璋(名字开头的字母只是A和Z)构成了一个历史循环。这些观点都很有趣,他们都认为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毫无疑问,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唐宋变革论”的角度来看,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早期的开放和宽容,到强调夷夏的区别,唐朝逐渐趋于保守,这是安史之乱后的一种趋势。

[img]820307[/img]

无论在哪种研究背景下,安史之乱都将被视为标志性事件,但长期以来,安史之乱本身的研究还不够好。

李碧妍在《危机与重建: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引用了我在一次闲谈中提到的一种观点,即在目前的学术背景下,对安史之乱本身的过程缺乏充分的研究。当然,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记得近十年前,陈尚君先生在一次聊天中问我,唐代历史在很多方面都研究得非常仔细。安史之乱有没有更好的博士论文把这件事讲清楚?当时我觉得没有办法回应,只能在1955年举出蒲立本(E.G.Pulleyblank)安禄山叛乱的历史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当然,我知道,虽然这本书很经典,但仅限于空间和问题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研究,但它似乎不涉及安史之乱的主要任务。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可能会有一个屏蔽:我们都认为这个事件非常重要,对这个事件的性质有各种各样的判断,但我们还没有详细讨论这个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什么重要?讨论缺乏细节。当然,这也可能受到早期历史研究中“以论带史”倾向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回答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的问题,并判断其性质。但坦白地说,我们对一些历史事件性质的判断往往是站在“后见之明”的立场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结果,我们认为它非常重要,它改变了历史的方向。

但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呢?例如,我们普遍认为,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受到黄巢起义的影响,但黄巢起义一开始并不大。在此之前,唐朝内部没有风雨飘摇的感觉。我们对历史性质的判断往往是具有主观立场的“后见之明”。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历史需要揭示丰富的细节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以引导我们回到历史情境,而不是下一个定义,然后研究它。

李碧妍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唐朝面对安史叛乱危机及其衍生出来的藩镇问题,在如此重大的历史变化中的应战。一个王朝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强大,还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应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后恢复活力的王朝。唐朝成立于公元618年,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今年正好是安史之乱爆发1260年)。直到公元907年,唐朝才灭亡。事实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历史更长。这样,安史之乱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件。


揭秘: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朝没有灭亡?揭秘: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大唐朝没有灭亡?

,,,

  •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 唐朝史上的超级卧底狄仁杰搞垮武则天的惊人手段
  •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

  • 唐朝最酷的公主:他和和和尚有外遇,但让丈夫在外面吹哨
  •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人性聪明,深受宠爱。嫁给首相方玄龄的第二个房间,夫妻不和谐。后来,他与会昌寺和尚、玄奘高...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武则天的情诗《如意娘》是谁写的?
  • 《如意娘》是武则天最著名的一首诗。她是为谁写的?是情诗还是艳诗?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所以是情诗;也...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