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 豪商吴秉鉴比肩盖茨?

最近,胡润富豪榜的发布引起了无数的讨论。事实上,早在清朝,广州就有一位名叫吴秉鉴的“世界首富”。

亨特,一位清朝在广州十三行生活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在《广州鬼录》一书中说:“吴浩官(吴秉鉴)有多少钱,是一个经常被辩论的话题。“1834年,浩官估计了他的田地产品、房屋、商店、银号和运往英美的货物,共计2600万元左右。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只有700万元。“伍氏的资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美国学者马士说。在西方人眼里,伍氏商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2001年,吴秉鉴与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成吉思汗、小沈阳、宋子文一起,被《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

一向重农抑商的清朝出了“世界首富”,这位伍富翁是什么样的人?

17世纪末,广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港口”。广州十三行商人依托这一黄金港口,凭借政府赋予的垄断外贸权和自身的努力,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三大商人集团。

吴秉鉴是“银钱”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40多年的外贸代理生涯。吴秉鉴走上十三行舞台时,业务领袖是潘振成创办的同文行。吴秉鉴不仅让怡和行落后,取代潘成为业务总商,还让吴家的资产达到了十三行的顶峰,这是自己独特的。

[img]820484[/img]

对于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清朝商人来说,所有的贸易机会都寄托在外国商人身上,这里充满了激烈的行业竞争。伍秉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征服”外国商人。

当时,虽然行商与外商之间的交易量很大,但双方的贸易经营都是口头协议,从不使用书面合同。1805年,外国商户按约定运到广州一批棉花。货物到达港口后,发现是陈货,商家拒绝碰。然而,吴秉鉴收购了这批棉花,损失了1万多元。因此,有些人认为他“天生谦虚顺从”,并用习惯性思维猜测他面对外国商人“胆小、懦弱、无能”,但事实上,吴秉健与许多外国商人建立了私人友谊——这种相互信任在没有合同基础的贸易交流中发挥着特别关键的作用。吴秉鉴在西方人眼中“诚实、善良、细心、慷慨”。一位美国波士顿商人欠吴秉鉴7.2万银元,管理不善,无法偿还债务,离家多年后无法回国。吴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家了。

事实上,伍秉鉴在经营上工于心计。据记载,他从存放在英国商业银行数量超过100万元的期票中计算的利息与英国商业银行支付时的数量没有什么不同,这让当时的外国商人感到惊讶——这也是双方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外商人都认为精明大方的吴秉鉴是最可靠的贸易对手,尽管吴家的怡和银行收费较高,但仍愿意与他交易。吴秉鉴在一些外商的日记和笔记中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不懂幽默也没关系。吴秉鉴在外国人眼里仍然充满人格魅力。他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在诚实和博爱方面享有无可挑剔的声誉”。

吴秉鉴拥有足够的财力后,非常注重笼络其他商家。1811年,吴秉鉴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按比例将利润分配给所有经销商。后来,一位老行商刘德章为了得罪英国公司而失去了贸易份额,吴秉鉴再次出面调解,使公司恢复了其份额。另一位商人黎光远因经营不力破产,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要充军伊犁,吴家便筹款捐赠他在流放地的生活。从1811年到1819年,吴秉鉴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家借了200多万银元,使得大多数资金薄弱的银行家不得不依附于他。吴秉鉴就是这样在洋行中恩威并施,直到十三行衰落,他一直担任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总商。


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  豪商吴秉鉴比肩盖茨?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 豪商吴秉鉴比肩盖茨?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