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可以说是古装影视剧和小说中“出现率”最高的机构。神秘的太监,成千上万的武功高超的家庭,到处都是眼线笔。他们陷害忠诚和帮助纣为虐待。东方工厂往往成为邪恶和恐怖的同义词。那么,历史上真正的东方工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它有那些未知的故事吗?
1.东厂的设置背景
1402年6月,朱迪率领“靖难”大军进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不久之后,朱迪正式登基称帝,改年为永乐。燕王朱迪通过靖难起事夺取王位,用武力非法夺取建文帝政权。社会上有很多谣言。为此,朱迪任命亲信纪律纲领锦衣卫加强对舆论的监督。然而,纪律纲领猖獗、肆无忌惮,逐渐脱离朱迪的控制,想篡权谋反。
1420年12月,经过反复思考,朱迪决定打破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成立“东缉事厂”,专门负责“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与此同时,他任命他最喜欢的宦官为首领,并直接向自己报告。与此同时,朱迪也有意让他监视金衣卫。“东缉事厂”简称东厂,因为它位于皇宫的东华门外(东安门北)。到目前为止,北京还有一条东厂胡同,据说是当年东厂的旧址。
[img]819472[/img]
2.东厂的机构设置
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是最高长官,全称职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部属尊称为“监督主”或“工厂公”。东厂成立时,提督东厂的职务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部属尊称“宗主”)兼任。后来由于事务复杂,司礼监在太监中排名第二和第三。此外,东厂还有掌班、领班、司房等职务,人员不确定。
东厂的刑事官员不是太监,而是锦衣卫的千家百户。其中有一千户,一百户,也叫贴刑官。至于那些“基层办案人员”,都来自衣卫,“轻巧的人是拨充的”。主任也叫“档头”,专门负责调查,“帽子锐利,衣青素,褶皱,小挂毯,白皮靴”。档头下有几个“番子”,专门从事逮捕和折磨。
3.东厂的历史演变
朱棣于1420年成立了东厂,但当时东厂并不十分放肆,甚至权势一度不如锦衣卫。到达明宪宗时,由太监王志领导的西厂成立,西厂后来居上(以后可以介绍西厂、锦衣卫五千年的甜心),但权力完全压倒了尚明监督的东厂。明孝宗即位之初,员外郎张伦要求废东厂,但明孝宗不予理会。尽管如此,明孝宗是君仁厚,厂卫不敢横行,“司厂家罗祥、杨鹏,奉职”。
正德元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专权乱政,刘瑾命人杀东厂太监王岳,命丘聚代之,又设西厂以命谷大用。他们派出调查人员,东厂的调查范围甚至扩大到全国,甚至“远州僻壤,看到鲜衣怒马作为京师语者,转相避匿”。东厂番子在京城活动,谋取私利,他们经常罗织罪,诬告良民,然后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朝廷官员也遭到迫害,“御史柴文显、汪澄以微罪至凌迟,官员军民非法死亡数千人”。这时东厂才“名声远振”。
嘉靖年间,由于“世宗控中官严,不敢放肆,厂权不如卫使陆炳远”。万历年间,万历皇帝虽然派太监为矿业监管税使,但提督东厂的太监都比较老实,“东厂的张成、孙暹、陈矩都很安静”,以至于东厂的监狱里出现了青草。陈矩负责“妖书狱”时,公正处理,没有肆无忌惮,甚至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一致好评。
[img]819473[/img]
从那以后,明朝日夜西山,东厂也迎来了它最“辉煌”的阶段。天启年间,魏忠贤以司礼监的身份掌管东厂。魏忠贤利用东厂多次出狱,不断陷害和诬陷正直大臣。魏忠贤的党徒折磨杨涟、左光斗等官员,用尽酷刑将他们杀入狱中。
此外,魏忠贤还加强了对人民的监督。据文献记载,一天晚上有四个人在密室里喝酒,一个喝酒,虐待魏忠贤,其他三个人沉默,不敢说话。在责骂之前,东厂的粉丝们把四个人带到了魏忠贤的住所,责骂魏忠贤当场被凌迟处死,其他三个人被给了钱,但三个人已经害怕了。
崇祯皇帝即位后,他立即处置了魏忠贤,但他没有废除东厂。相反,他任命“王体乾、王永佐、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1642年,御史杨仁上疏建议废除东厂,崇祯皇帝仍未采纳,而是为东厂辩护。1644年3月,崇祯皇帝信任的太监打开了彰义门,北京陷落,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成立224年的东厂也宣布灭亡。
东厂原本是皇帝为巩固皇权而建立的特务机构,但最终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岳飞的画像挂在东厂大堂,提醒东厂办案毫无用处,大厅前竖立着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真是可笑。
神秘莫测的太监! 揭开明朝历史上建立的真正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