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朱元璋夺天下的“第一谋士”,早年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后来为什么他失去了信任,最后是怎么死的?刘伯温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结局太惨了。
淮西派和浙东派互相争斗
解决北元问题后,朱元璋致力于发展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朝廷内部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另一派是以主人公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李善长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他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如果把刘伯温比作张亮,李善长就是小何。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感受到了他的贡献,并将其命名为首相。
李善长表面上很慷慨。事实上,他笑着藏着一把刀,心胸狭窄。如果有人冒犯了他,他会在放弃之前放弃对方的死亡。然而,当他遇到对手刘伯温时,他并没有那么傲慢。
[img]819443[/img]
朱元璋对两派的斗争视而不见,自己从中受益,好不开心。
洪武三年来,李善长被授予“韩国公”称号,相当于授予“公爵”称号。贡献巨大的刘伯温只被授予“伯爵”称号,年薪只有240石,李善长是4000石。刘伯温自然不高兴。
事实上,朱元璋这样做是有意的。朱元璋是一个有着强烈地方观念的人,李善长是他的村民。此外,李善长埋头工作,不喜欢抢风头。相比之下,刘伯温有点高调。最重要的是刘伯温比朱元璋聪明!这让朱元璋非常不安。
洪武元年,李善长的亲信李斌因违法被刘伯温逮捕。这时,朱元璋不在宫里。李善长跑到刘伯温面前说情,但刘伯温不欣赏。他向朱元璋报告了李斌的事。朱元璋命令处死李斌。李善长想救他的亲信。但刘伯温坚决杀了李斌。
[img]819444[/img]
朱元璋回来后,李善长煽动许多人攻击刘伯温。朱元璋心里明白,他并没有让刘伯温难堪。于是刘伯温想退休,请假回老家。然而,在他离开之前,他放下了自己的棋子,亲信杨宪接管了他在皇家历史上的位置。
杨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物。他秘密地收集了李善长的黑色材料,然后带到朱元璋面前看。起初,朱元璋不同意。他认为这只是大臣们互相争斗的一种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相信,并逐渐对李善长有了看法。今年11月,他召回刘伯温,浙江集团在这一轮占上风。
李善长觉得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决定向刘伯温学习,找个代理人。他喜欢胡卫勇。当时,胡卫勇并不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很久以前就跟着朱元璋,但他总是失望。在得到李善长的支持后,他成为淮西集团的“领导者”。
人不如天。看到淮西集团快结束,朱元璋又怀疑刘伯温了。很多人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坏话。朱元璋对刘伯温有点警惕。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关键对话
有一天,狡猾的朱元璋和刘伯温交谈。起初,他们以家常的方式说话。突然,朱元璋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
他问刘伯温:“如果换掉李善长,你看谁最适合当宰相?”
刘伯温知道这是个陷阱,于是恭恭敬敬地说:“这得皇帝你决定。”
[img]819445[/img]
朱元璋“嗯”了一声,语气也变慢了,然后问:“你觉得杨宪怎么样?我觉得他可以。”
这又是一个陷阱,杨宪显然是刘伯温一手栽培的,朱元璋拿他说话,意图是什么?
刘伯温并不愚蠢。他知道朱元璋问这个问题的目的。经过一点思考,他立即回答:“杨宪有宰相的能力,但恐怕他不能没有宰相的气量。”刘伯温只能这样回答。
朱元璋不愧为老奸巨狡,他接着问:“汪广洋怎么样?”问完后,他瞥了刘伯温一眼。
汪广洋不是淮西集团的人,但朱元璋一直怀疑他与刘伯温勾结。
刘伯温一点也没想,说:“这个人浅薄,不堪以丞相之职。”
朱元璋又“嗯”了一声,突然冒出一句话:“胡唯庸呢?”
胡唯庸是死对头李善长,自己当然不能说他可以当宰相,否则自己的地位会怎样啊。
刘伯温慢慢地说:“胡维庸现在是头小牛,以后肯定会挣脱牛犁的束缚,到时候恐怕控制不了啊!”
刘伯温以为考试从此结束了,没想到最致命的问题还在后面。
朱元璋假装朝中无人可用,叹了口气说:“看来丞相的位置只能由你来担任!”
刘伯温觉得他不能说他不能,否则朱元璋真的觉得他不能做什么。这时,朱元璋对李善长不太信任。也许皇帝真的会把自己当成宰相,所以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但我嫉妒邪恶。皇帝应该慢慢挑选。”
朱元璋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但没有表现出来。他心想:这个人认为自己有宰相的才华,毫不掩饰。他嫉妒的“恶”是谁?
刘伯温说完后还加了一句话:“目前朝中还没有合适的!”
从那以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伯温到底死在谁手里?
洪武三年后,朱元璋找到刘伯温说:“你这么老了,该在家多陪陪老婆孩子了,何必陪我这个孤家寡人。”
[img]819446[/img]
这显然不就是想赶刘伯温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刘伯温不得不告老归乡。
到目前为止,浙东集团的势力每况愈下,很快就被打败了,杨宪也被胡唯庸杀死了。
胡唯庸做事喜欢斩草除根,刘伯温告老还乡后也没有放过他。他告诉朱元璋,刘伯温占领了一片“王气”的土地。
朱元璋下令惩罚刘伯温。他扣除了刘伯温的养老金,刘伯温不得不回到首都。事实上,他回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留在朱元璋的眼皮下,这样胡卫勇就不会胡作非为了。不管怎样,他是这么想的。
洪武八年后,刘伯温病倒了。朱元璋派胡维庸去看望刘伯温。胡维庸带来的医生给刘伯温开了药。不久,他的病情恶化并死亡。后来,当胡维庸倒台时,医生承认胡维庸命令他杀死刘伯温。
像刘伯温这样的人物,胡卫勇不敢随便杀了他,很可能会得到朱元璋的默许。但无论如何,刘伯温的死
,朱元璋一定有责任。胡卫庸赢了!但他赢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原文来自历史的头条)
刘伯温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他失去朱元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