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满清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后,先后击败了大顺军残部,攻灭了南明宏光政权、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到了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的永历政权已经被压缩到云南的一个角落。
然而,就在大家都认为清朝胜利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一位著名的将军拯救了风雨飘摇的南明朝廷。他是著名的李定国。
李定国(1621-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延安)。
李定国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李定国少年收为养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到南北,是张献忠的四大养子之一。
[img]818927[/img]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的余部被推入云南,平息了当地的叛乱。在张献忠的另一个养子孙的领导下,他有效地统治了云南,恢复了云南的民生经济,为后来的抗清战争聚集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逼死定南王孔有德】
公元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清军南下,清廷命令南王孔有德从桂林出河,进攻贵州,由嘉定(四川乐山)命令吴三桂从叙利亚(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用两种夹击方式来包围大西军的抗清基地。面对紧急情况,李定国写信给孙可望,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同意决定大西军分两条路进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金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统领“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李定国自愿抗日战争,率军出全州,约定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有效保证了军纪和部队的战斗力。
当时孔有德已经占领了广西,志得意满,派兵守要地,准备安心做他的“广西王”, 但事与愿违。
[img]818928[/img]
六月,李定国率领精锐兵马由武冈、新宁直攻全州,二十八日歼灭全州清军,守将孙龙、李养性被杀。孔有德大吃一惊。第二天,他亲自带领桂林留守军前往兴安县严关,试图拒绝,被定国军击败。;那天晚上,他狼狈地跑回桂林,下令关门。6月30日下午,明军抵达桂林郊区。孔友德看到国家军队强大,知道仅靠周围有限的兵力很难守住桂林。7月初二,他飞行监督线国安、梧州左翼总兵马雄、柳州右翼总兵全节放弃地方,带兵回省会。同一天,李定国大军即将被桂林包围。
初四中午,明军突破武胜门,一拥而进,清军抵敌不住,孔有德失色,悲叹道:“已过!”在王府(即明靖江王府)内自杀。
【阵斩尊敬亲王尼堪】
清朝廷听说定南王孔友德被迫自杀后,派出敬谨亲王尼堪统八旗精兵南下进入广西。并专门警告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不要怨恨,去广西;如果小偷犯了广东,他们应该尽一切努力。”等待定远将军尼堪军到广西后,两藩兵力服从尼堪指挥。尼堪的八旗精兵和两降王的兵力相当可观,
11月19日,尼堪军前往湘潭县;明将马进忠带领部众前往宝庆。21日,尼堪从湘潭出发,第二天进入距衡州府(今衡阳市)30多里处。李定国派出部1800名将军假装抵抗一段时间,然后撤退。尼堪骄傲自用,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即二十二日夜“兼程前进”,第二天天色未明到达衡州府,与李定国大军相遇。定国见尼堪轻进寡谋,决定以计取胜,提前埋伏重兵,命令前线士兵在对阵时稍有接触就装出兵力不敌的样子,主动撤退。尼堪“乘胜”追求20多里,陷入埋伏。定国命令下,全军出击,杀声震天,势如潮涌;清军匆匆失措,迅速被明军击败,教练尼堪也在混战中当场死亡。
[img]818929[/img]
定国军士割下尼堪的首要贡献,“东珠璀璨,千金居购王头”,全军欢声雷动。清军不敢再战了,在多罗贝勒屯齐(或翻译吞下)的带领下,他们沮丧地退到了长沙。
在离开云南的半年时间里,李定国征服了广西和湖南的全境,杀死了孔有德和尼堪两位王子,这对万历年间以来清朝战争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他一举打破了“女真万无敌”的神话,鼓舞了南明残部和汉族人民抗清的士气,掀起了南明第二次抗清高潮,影响深远。
本来,李定国可以与其他抗清势力合作,继续扩大战果,但孙可望在后方对李定国的连续奇功产生了怀疑和嫉妒,甚至在背后偷袭了李定国,导致内战和内战爆发。虽然最终以李定国大获全胜,孙可望只骑了100多辆车回到清朝,但李定国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机会,失去了中兴南明的机会,最终以仇恨告终。
可惜,可叹!
最后,南明希望 打破了【女真万无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