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将明太祖朱元璋写成了明教主张无极的下属,并在小说结尾写道:“朱元璋派徐达带兵北伐,将元顺帝赶入塞外沙漠,元朝灭亡。朱元璋还记得明教,称他所建的朝代为[明朝]。当然,这是小说家的话,不足为信。但是朱元璋开国后,在诏书中确实只说“定有天下之号叫大明”,但并没有说明原因,这无疑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
按照惯例,当一个新的朝代诞生时,它的国家名称一般都有起源,比如唐朝的“唐朝”,来自唐高祖李渊之前的“唐国公”称号;宋朝的“宋朝”来自宋太祖赵匡胤原来的藩镇所在地的“宋州”,都有起源。朱元璋不是。在明朝成立之前,他的头衔是“吴王”。然而,他并没有用“吴”作为国家头衔,而是凭空创造了“大明”这个词。为什么?
由于朱元璋没有解释原因,后来的研究人员自然只能猜测。根据著名历史学家毛佩琦教授的解释,朱元璋“大明”国号的起源很可能与传说中的“五德终说”有关。
“五德始终说”的概念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邹衍。他称“金木水火土”为“五德”,与历史上的朝代相对应。这一理论曾经非常繁荣。例如,秦朝认为它是水德,所以它提倡黑色。汉朝首先认为水德,然后认为它是火德(炎汉),所以它提倡红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理论日益衰落。在元朝,他甚至没有说出自己的“美德”是什么。因此,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让朱元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然而,经过一番考虑,朱元璋确定了自己的美德:“火德”。因此,明朝宴会(国宴)上演奏的歌词是这样的:
炎精开运,真生圣皇。
大明御极,远绍虞唐。
河清海晏,物富民康。
[img]819508[/img]
——出自《大明会典·大宴乐章·一奏炎精开运之曲》
诗中的“炎精”指的是火,可见老朱家至少半官方认证了自己的火德属性。而且,当时明朝首都南京传说中火神朱蓉的故墟。“火焰”和“光”自然可以联系在一起,所以用“大明”作为国号正好对应。
毛佩琦教授说的第二个原因确实与“明教”有关,这涉及到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神秘的宗教——白莲教。
白莲教的理论是混乱的,他的起源是无穷无尽的论文。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明确一点:白莲教确实吸收了明教(或摩尼教)的一些理论,有“明王出生,弥勒出生”的说法,“明王”是弥勒佛的化身,将拯救人民的痛苦。
红巾军系统与朱元璋关系密切,正是这一理论的信徒。因此,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韩林儿将被称为“小明王”,朱元璋也长期称为小明王。许多与朱元璋打江山的人,都与红巾军有联系。在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区瓜埠)沉船淹死后,“小明王”的称号也不复存在,但他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朱元璋自然会继续用他的“明”字来安抚人们,以表明他是正统的、小明王韩林儿的合法继任者。而且,为了盖过韩林儿,他还特意把“小明”改成了“大明”,硬生生地压过了韩林儿一头。
此外,由于白莲教用“明王出生”的口号鼓励人们叛乱,朱元璋直接占据了“明”字,成为人民口中的“弥勒化身”——大明王,那么这个鼓励反抗的口号就不再有用了吗?这样,白莲教无缘无故地失去了煽动人心的口号,而朱元璋的地位却被神化了。一举两得不美吗?
朱元璋的算盘确实很成功。很长一段时间后,万历时期,民间流传着朱皇帝是“现世佛,掌管天地”的说法,可见朱元璋的远见。
再说明朝以前的元朝,它的国号来自《易经》中的“大哉干元,万物始,统天”这句话,但别忘了,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话,“大明终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御天”,“大元”之后,就是“大明”。这简直就是上帝的旨意。自然,“大明”这个词被指出来了。朱元璋确定国号的时候有这个考虑吗?恐怕很难说。
至于一开始说的朱元璋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吴王”称号作为国号,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今天在安徽;他的祖籍是泗州盱眙,今天是江苏省盱眙县。无论是出生地还是祖籍,都和“吴”这个地方八杆子打不过啊,@ 朱元璋对“吴”的认同感不高。朱元璋还说:“孙权也是个好人,留他守门。“既然他们都把孙权当作看门的小跟班,他当然不屑于用孙权用的东西。
而且,朱元璋的死对手张士诚也自称吴王。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怎么能用“吴”作为国号呢?你想向张士诚致敬吗?
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朱元璋最终放弃了“吴王”的称号,创立了“大明”,为大明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解密: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