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皇帝朱迪于公元1424年去世。在朱迪统治期间,明朝的大航海如火如荼。但新继位的洪熙皇帝朱高炽对这项运动并不感兴趣,朱高炽试图废除这项劳民伤财的运动。但这位皇帝在位仅10个月后就去世了。郑和希望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同意继续航海,但朱瞻基继续了朱高炽的政策。在朱瞻基统治期间,明朝进行了最后一次航海。此后,明朝完全退出了海洋,到了明朝中期,那些大船的建造技术已经消失了。
[img]818042[/img]
第一,朱棣的大航海主要是为了两个目的,但并没有给明朝带来经济效益
1402年,燕王朱迪攻占明帝国首都南京,在位仅四年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失踪。后来,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为了不留篡位证据,朱棣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这些都是我们都知道的。然而,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朱棣的心脏病,南方有很多人忠于朱允炆。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了很大的基础,尽管朱迪很幸运地成为了皇帝。但只要朱允炆不死,他的政权合法性就一直存在问题。有消息称,朱允炆出现在南洋地区,朱棣的态势是宁愿相信它有不可信。他派出亲信太监郑和带领军队到处寻找朱允炆,但作为皇帝,朱迪的举动还有另一个目的。
[img]818043[/img]
朱棣进行大航海的另一个目的是炫耀中国的强大,实现所谓的万国来朝。由于蒙古军队的影响,许多外国与中国断绝了联系,他们都认为蒙古占据了中原。朱迪之所以命令郑和下西洋,是因为他向他们宣传中国已经换了主人,朱迪希望恢复唐宋时期的繁荣。当然,唐朝是万国来朝。宋朝虽然差不多,但宋朝的海外商业贸易极其强劲。从表面上看,朱棣也实现了万国来朝,但意境却大不相同。明朝的面子是自己花钱买的,海外来中国的朝贡人会得到丰厚的奖励,回报通常是商品价值的5倍以上。当然,外国人并不愚蠢,来的人越多,中国的损失就越大。这种赔钱赚钱的生意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最后山残水剩。
二、两位皇帝都不同意继续大航海
朱棣死于统治中国22年的1424年。朱迪的儿子朱高炽即位时,看到了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北京刚刚建立了一半,北南战争不断,最重要的是人民的贫困。朱高炽上台之初,就命令所有正在建造的航海大船停工,他准备完全废除航海运动。但他在位10个月后就去世了,年轻的儿子朱瞻基继位了。朱瞻基是一位会仔细计算生活的皇帝。经过反复核算,他发现爷爷花了2000多万两银子在这么多年的大航海上,收益不到180万两银子。赔钱的生意自然不能再做了,但朱瞻基下达了错误的命令,他完全结束了大航海。许多船匠选择了其他职业,因为他们不能在船厂谋生。明朝中期,制造航海大船的技术已经失传,成为至今的一大遗憾。
[img]818044[/img]
在著名的成化时代,怕老婆的皇帝朱见深听了宦官的鼓励,想再次恢复大航海。但不幸的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内阁、户部、兵部、工部的联合反对。朱见深派太监索要大航海的图纸,但被兵部逼回来。虽然当时西厂已不可一世,但朱见深不会大开杀戒。事实上,朱见深是个懒人,他想恢复大航海只是大脑一热的冲动。几天后,他的新鲜感过去了,这件事终于结束了。由于争贡事件的发生,明朝完全终止了对外贸易。嘉靖时代长达40多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朝以后的发展。
[img]818045[/img]
万历时期的航海与建国初期完全不同
在隆庆、万历皇帝统治期间,明朝重新开放航海,中国重新进入世界贸易体系。然而,当时明朝对外贸易的格式与初期完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赔钱赚钱的模式早已被抛弃。现在明朝是关于商言商的。在明朝国内税收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明朝中央政府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这些海外贸易。然而,当时的船只吨位大多在1000吨左右,郑和时代的6吨、看不到7000吨的巨舰。历史给明朝开了一个大玩笑。在明朝终止航海的100年里,这些后起之秀在西方国家建立了自己广阔的殖民地。明朝重新开始航海时,发现自己家门口都是“红毛鬼”。在从正统到嘉靖的一百年里,中国失去了太多。
为什么15世纪被称为世界第一的明朝要终止20年的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