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这一纪,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细,有14卷,占本纪篇幅的三分之一;其次是顺帝本纪,有10卷。这是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30多年,原始史料丰富,对他们的描述更为详细。这体现了《元史》编纂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多编材料,少编材料。例如,蒙古建国前后的史料并不多,当时《元朝秘史》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成吉思汗和蒙哥本纪只有一卷。
《元史》的志书详细描述了元朝的典章制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其中,以天文为基础、《历志》、《地理》、《河渠》四志史料最为珍贵。《天文志》吸收了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历志》是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授时历议》和郭守敬的《授时历经》编写的。根据《大元一统志》,《河渠志》是基于《海运纪原》、编写了《河防通知》等书籍。如今,《大元一统志》等书籍已经丢失,这些书的内容保存在《元史》中,史料的价值更为宝贵。
[img]817928[/img]
有14种类型的《元史》列传,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只有《释老》一传是《元史》的创新。《释老》是记载宗教的列传,从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的地位和发展。以《儒学》为类传、《列女》、《孝友》、《忠义》中记载的人物最多,说明宋代以来封建思想统治逐渐加强。《元史》列传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描述的事物都有详细的年、月、日记载,增加了参考价值。
《元史》风格整洁,文字简单,叙事清晰易懂,当时保留了许多方言,这与朱元璋倡导的简单通俗的文字密不可分。宋连修复《元史》时,按照朱元璋的意图,强调“文字不应该太难,事迹应该被理解”,因此《元史》可以说是一部更好的正史。
《元史》的史料来源一是实录,二是《经世大典》,三是文集碑传,四是采访。
解密:《元史》在二十四史中描述了哪些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