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一个凶猛的民族突厥,给我北方边境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即使突厥可汗去世,唐朝也会举国哀悼,让人叹息!原因是唐朝是突厥大臣,必须向突厥纳贡12年。
突厥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而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数十万军队。隋朝初年,由于内讧和斗争,突厥族统治集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突厥位于阿尔泰山以西,而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的广阔地区。东突厥很快就被隋朝军队打败了,西突厥也陷入了混乱和衰落。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振作起来,迅速发展势力,成为居住在漠北、控制西域甚至对中原构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逐渐席卷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自杨帝大业七年(611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反隋起
义军不少于100支,数百万人参加,其中最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有三支:一支是河南李密、翟让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窦建德军,另一支是江淮
该地区的杜伏威军。经过七年的血腥斗争,隋朝杨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政权崩溃已成为必然趋势,各种起义军也遭受了严重创伤。伟大的事业
13年7月(617年),一直在等待机会的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看到机会成熟,带领3万誓师在晋阳(今山西太原)正式起兵,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实。
据《旧唐书》记载,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突厥的袭击使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仅是一支可怕的力量,也是他们争夺世界的后顾之忧。如果他们不与突厥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刚刚形成的力量将被摧毁。为了消除突厥人的威胁,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量,唐公李渊亲自为突厥人写了一封谦逊的修辞书,并可能以“称臣纳贡”的信送刘文静去突厥人谈判。
当刘文静到达突厥时,他汗流浃背地问:“唐公发生了什么事?”刘文静回答说:“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造成了一场灾难。唐公国的懿戚不忍心坐观成败,所以起义军想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一起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土地进入唐公,金宝进入突厥。”毕可汗听了大喜,立即派出大将康鞘率领2000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并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
[img]818313[/img]
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秉承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意图,抓住了突厥可汗贪财的弱点,承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富、丝绸、金宝都归他所有,中间可汗流浃背。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突厥)更强...大唐起义太原时,刘文静聘请了他的国家作为援助。“突厥通过了这一关,称臣纳贡为突厥,引以为援,消除了突厥在争夺世界时的巨大威胁,消除了后顾之忧,这对于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求李渊贡献自己的财产。“而高祖即位,前后奖励是不可战胜的。始毕依靠自己的功绩,越骄傲;每个使者去长安,都有很多肆无忌惮。高祖以中原不确定,每一个都容忍。”“奖励”这个词用得很好。下级应该给上级贡献,上级应该给下级奖励。李渊是臣子,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
唐书虽然颠倒了主次混淆黑白,却掩盖不了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优容”其实是因为实力不如突厥,不得不满足对方的贪婪,不敢违背突厥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可汗去世后,为表示哀悼,李渊“为此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这是中国古代只有国王死时才能举行的盛大礼仪。李渊和李世民的父子意识到,与突厥相比,唐朝仍处于劣势,与其他集团争夺世界的局面尚未结束。他们只能稳定突厥,忍受愤怒,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建立良好的关系。处罗可汗死后,李渊、李世民的父子仍以“臣礼”起吊,依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唐朝统一全国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从各种分裂者那里勒索财产。因此,当唐朝的国力不是很强大时,他们逐年进入大陆,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杰利可汗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并州(今天的山西、河北和内蒙古)
区),5000多名男女被掠夺;他还率领10多万骑兵掠夺朔州,进攻太原;626年李世民刚到位时,率兵20万,直接到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北侧,距长安城仅40英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置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和将士隔渭水与杰利对话。杰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丝财物,与之结盟,表示臣服,才领兵而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即位后,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后,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改变了
变化。此时,唐代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兵力广泛,士兵数量大幅增加;相反,突厥的力量逐渐下降,一些国家反抗,突厥上层统治者分裂,有利于唐朝的变化。
从617年到629年的这12年里,才华横溢的李世民一直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为突厥问题咬牙切齿。时机,时机,他在等待时机。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综合分析现状,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认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突厥,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消除了心中隐忍了12年的阴影,彻底改写了唐帝国对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已经结束。
突厥与大唐兴衰: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