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军伐赵,兵围邯郸。第二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岌岌可危,魏军也因久攻而遭受巨大损失。应赵国之请,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攻魏救赵。孙斌命令一名轻兵乘虚直接前往魏都大梁,主力埋伏在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市或河南长垣市)。由于主力远征,魏国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忙疲惫的老师回救。到桂陵时,齐军迎头痛击,庞涓几乎全军被摧毁,只以身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img]817193[/img]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另一个邻国韩国。韩国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于是派使向齐国求助。齐威王采纳了孙膑“深结韩之亲,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他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仍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魏国撤退了韩国的围攻,调动了10万军队,以王子申为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战略决战。为了动员敌人,孙膑创造了战斗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了,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英,兼程穷追。到马陵时,被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疲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随后歼灭了魏军,俘虏了王子申,在马陵之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马陵战争结束后,田忌被宰相邹忌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职归隐,致力于军事理论研究,最终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称——《孙膑兵法》。
孙斌兵法的创作背景:孙斌逐渐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