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也可以说是毁于后继乏人。说贾府后继缺人,可以说是读者的共识。而且作者总觉得贾母的专权和溺爱,才是荣国府后继乏人的根源。贾母生前掌权,贾府相对平安。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毕竟贾府的声誉在外,外人面前的荣誉还是像往常一样维持着。贾母之死,贾府的许多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我们可以回味一下,是老太君不交权,还是儿子不能掌权?
贾母对贾府的统治时间真的太长了。假如她早死十年,那时的家庭背景还是比较厚实的,继任者也许还能整顿一下。若再早死十年,当时人心还没有散去,各种矛盾还处于萌芽阶段,中兴计划也可以实施。但贾母去世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因为当时婚龄较早,第二代子孙都进入了老年。贾的母亲“一辈子都没有养一个好儿子”。大儿子贾赦整天无所事事。小儿子贾正在贾府找不到任何感觉。儿媳和孙媳经常忙着哄她说笑,帮不了她。多年来,“安贵尊荣”形成了两个儿子不进取的惰性,贾母的两个儿子“恶劣无能” ;与父亲、祖父相比,一个贪欲昏暴,一个一无所为,可谓天壤之别,两个儿子此刻已经是老人了,胡子都白了,进入了银色的世界。贾母在失望中选择了另一个当家的人,并且抓权不放,真是不放心。贾妈妈在失望中选择了另一个主人,抓住了权力,真的不放心。更可悲的是,贾母把振兴家庭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宝玉身上。然而,贾母并没有意识到,由于她的过度溺爱,宝玉受到了正统封建教育的限制,导致宝玉离她想要的祖先越来越远。在这一点上,贾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事实上,贾母对宝玉的爱仅限于宝玉的外貌,谁让这个孙子独一无二地继承了贾母之夫的身材和外貌呢?她从未爱过宝玉的心。贾母最大的悲哀就是把自己最迫切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根本不懂的人身上。更不用说宝玉根本不是贾母接班人的材料,更不用说封建家族接班人的材料了。即使他有德才兼备,他突然成为贾府的领袖。他怎么能说服公众?怎样才能稳定局面?此外,他有叔叔、父亲、堂兄弟、侄子,这个职位也会让他无法控制。
[img]817375[/img]
看来贾母的专权和溺爱不仅仅是伤害了宝贝孙子?为什么她的儿子不是她老人的专权和溺爱的受害者?既然没有人能接受贾府的班级,那么这个班级和这个家庭只能松懈。
事实上,贾母的去世显示了荣国府的解体,红楼梦已经提前安排好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五十九回书中其实有一个预示。那一次,贾母率众位有高权的妻子为一位老太妃送葬,离家出走一个多月。虽然她在离开前做了详细的安排,但她只去了几天,“家翻屋乱”。“平儿说“到处都是反过来的”,内部管理陷入混乱。真是“家无主,扫帚舞”。连平日不敢说话的人都敢做敢做。平日里掩盖的矛盾完全公开了。这还是很短的时间。若贾母永远离去,结果可想而知。要知道,贾府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最重要的是争权。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充斥着争权之战,从宫廷皇室到官宦家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也不服谁。有多少悲剧、滑稽剧、尴尬剧在争权夺利!市场草民很难理解这一点,认为这些人不缺吃少穿,何必自找麻烦。即使为了争夺权力,他们甚至忽视了自己的财富和生命。赫赫扬扬的荣国府表面上有序,尊卑不一,秩序井然,歌舞升平。然而,在温暖的面纱背后,一直有一场丑陋的争权夺利的闹剧。事实上,贾府中的这场斗争从未停止过,只是都被贾母吓坏了。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如何从一片向荣走向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