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当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国家。当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把火器带到西方时,它给欧洲骑士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冲击,改变了欧洲人对战争的概念。中国是第一个使用火器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技术。直到明初,中国的火器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明朝中期,中国的火器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战胜。明末,中国的火器无法与西方竞争;虽然明朝设计的火器种类比欧洲人多得多,但军队中的装备数量也相当多;然而,很少有火器很容易使用,甚至军队中的士兵也不喜欢使用,最后,我们不得不模仿西方的弗朗机和红夷大炮;由于明朝制造技术水平差,使用野战的弗朗机炮使用量少,枪又重又笨,射击精度差,只能使用重型红夷大炮;虽然明朝模仿的红夷大炮比欧洲人重,射击精度不高,但装弹量大,在城墙上是一大块,不需要经常携带,更适合守城。这就是明朝长于守城,短于野战的主要原因;如果明朝有更多的弗朗机和更高的射击精度,他们就不会在野战中输给满清。
为什么过去火器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国在明朝会有如此大的对比?这完全是文化制度造成的。明朝时期,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现代科学,促进了各方面的技术发展;当时,中国将文化束缚在以八股文为主题的科举考试中,导致受过教育的人没有科学,受过教育的人没有文化,使用武器的士兵也没有文化;这些没有文化的工匠无法创造先进的火器。
原来,每个人都用古代的方法来了解世界,发展生产、技术和技术。中国人富有想象力和认真精神,在许多方面领先是正常的。当西方出现现代科学时,中国文化体系的发展水平无法与之相比;直到明末,中国的铁制造技术才不如唐代。与3000多年前的商朝相比,用于铸造大炮的铜制造技术,基本上没有进步。就火器而言,明朝绝大多数制造火器的工匠都是没有文化的工匠。即使有些人认识单词,他们也根本没有科学知识。为了制造好的火器,他们首先面临以下不可克服的问题:
[img]817306[/img]
1、不懂化学。我不知道火药发射和爆炸的化学反应原理,也不能准确识别火药中硝酸盐和硫的含量,所以我不知道火药的范围是多少;因为火药中的有效成分不能保证,同样的火药,这批火药不远,下一批火药虽然数量一样多,但可能会爆炸。
2、没有机械和运动知识。没有物体抛物线运动的概念,不知道炮弹飞行的运动轨迹,不能形成准确的射击理论;偶尔出现几个“神枪手”,也是基于感觉,没有保证,大多数是盲目射击。
3、没有冶金理论知识,不了解铁中碳含量和其他化学成分的作用,也不了解合理的冶炼工艺,到目前为止,一些老铁匠可以用美扔进炉子里炼出好钢,造成剑;这种落后的传统习惯即使炼出一些好铁,也不能保证大规模生产中铁的强度,这次可以用这么厚的枪管,另一个如此厚的炮管可能会爆炸;为了安全起见,许多野战炮都是用铜制成的,由于缺乏铜矿,所能生产的铜不能满足需求;由于害怕爆炸,明朝制造的铁炮厚度不断增加,导致枪的重量很大,无法制造像弗朗机这样的轻型野战炮,大大降低了明军的野战能力。
4、没有机械加工理论和设备。虽然明朝模仿了西方红夷大炮,但其内孔直接铸造,没有内孔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炮弹与炮膛的配合很差,射击精度无法保证,射程也大大降低。当时,西方通过制作钟表的加工工艺加工了炮膛。无论明朝的工匠有多聪明,他们都无法达到自己的精度,也无法制造出赶上西方标准的大炮;明末,郑成功的2万多人无法攻占900荷兰人守卫的城市,即郑成功的大炮无法与荷兰人的大炮竞争;最后,他们不得不用围城的方法切断粮食,荷兰人出来谈判退出台湾。
5、没有标准的炮弹生产工艺,制造的炮弹在尺寸、形状、重量和表面粗糙度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发射角度和出口速度的概念,这对炮弹的范围和力量有很大的影响。
6、在军队中没有有效的理论训练炮兵,或者没有能够正确指导和训练炮兵的大师;根据个人经验或感受,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炮火。
到目前为止,许多中国人仍然后悔明朝没有重用任何火器专家;甚至自我陶醉地认为中国在古代制造了机关枪;这些人不知道制造机关枪需要什么工业基础和条件,认为他们可以用某人的智慧制造;没有相当大的技术基础,如何“圣人”是不可能的。一两个“专家”在全民普遍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不科学教育儿童,不仅火器,其他需要技术内容的方面也越来越落后是不可避免的。
揭秘:为什么明朝的火器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