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原军事作品之一。它也是《孙子兵法》之后“孙子学派”的又一杰作。它是反映战国时期军事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是孙膑。据说他是孙武的后裔。他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阿尔伯和阿尔伯之间(今天是山东省菏泽市菏城北部)。他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出土于临沂。
庞娟帮助魏惠王成为一名将军,并秘密派人邀请孙斌到魏国。然而,当他看到孙斌时,他嫉妒自己的才能。后来,他陷害了孙斌,给了他一个斌刑,也就是说,他去掉了膝盖骨的残忍肉刑。后来,人们叫他孙斌。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孙斌终于逃离了魏国。当他到达齐国时,他被齐威王重用。他成为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他设计打败魏军,射杀庞娟。后来,田忌被邹忌排除在外,流亡到楚国。孙斌可能会跟着他。汉朝的王福说:“孙斌可以在楚修行。”。在战国军队中,孙斌以“贵势”而闻名,即强调机器变化。他和吴起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
[img]817194[/img]
《史记》是第一个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人,《汉书·艺文志》将其与《吴孙子兵法》并列,录制了《齐孙子》89篇,图4卷。据研究,《孙膑兵法》的损失大概在唐代之前。《魏武帝注孙子》提到“孙膑说:兵恐不投死地”,唐朝赵瑞的《长短经》卷九也提到“孙膑说:兵恐不可救”。杜佑的《通典》卷149有一段“孙膑说:骑有十利”,但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就没有记载。
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孙膑兵法》,使失传已久的古书重见天日。经过仔细整理,竹简本《孙膑兵法》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15篇文章,包括《鸟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等;下编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的数量比《艺文志》的录本要少得多,也不是完美的版本。
《孙膑兵法》简介:战国时期兵家思想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