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敬梓作的《儒林外史》小说。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之前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一方面,它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深刻地批评和嘲笑了当时官员的腐败和科举考试的虚伪;一方面,它热情地赞扬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己的方式保护人性,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变得更加纯熟自由,人物性格的刻画也相当深刻细腻,尤其是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这本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这本书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它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为例。
[img]817054[/img]
《儒林外史》脱稿后,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很高。鲁迅认为这本书的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这本书影响很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等文字早已传世,受到汉学界的好评。有人认为《儒林外史》是世界文学杰作之一,可以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的作品相比,是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
儒林外史简介:历史上最著名的讽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