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数“道林300人,书院1000人”的壮丽景象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我感觉不到那些建在山上的古代书院。“风雨声读书声”自然成为历史时空另一端的文化之声。然而,郑州图书馆新博物馆一楼展出的独特古代书院教育文化文物展,似乎为观众领略古代书院文化打开了一扇门。
为了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古代学院文化,今天,《大河日报》联合聚集协昌博物馆,从2000多个明清学院学术、科举考试和中华民国的部分数据,从河南省第一个常三省选择,请读者、网民翻译本文,最高奖金3000元,当然,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哦。
河南最早的书院文化
画外音:中国四大古代书院,河南占两个
学院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教育机构和教学机构。它成立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完美于元明,衰落于晚清,学校无穷无尽,反复破坏和建设,有1000多年的历史。作为官方学习以外的私人讲座场所,它倡导的自由学习风格使学院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独特的文化景观。
[img]816357[/img]
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提到为什么在郑州举办如此独特的学院文化展览,他告诉记者:“中国最早的学院是在河南建立的。据历史记载,公元724年,唐玄宗在河南省洛阳市福门外修建的“丽正书院”第二年更名为“集贤书院”,成为中国最早的书院。与长安同时开办的“丽正书院”一起,两者共同开创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先例。郭鹏说,历史上中国有7000多所学院,其中河南有2000多所,著名的中国四所古代学院,河南占两所,分别是河南商丘南应天学院和河南松山南麓松阳学院,“学院文化也是中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学院文化在河南。”
感受今天的书院文化
画外音:当时学生的作业怎么写,老师怎么改,都能看出来
《古代学院教育文化文物展》展出了2000多件文物,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学院和河南学院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教育史的展览。展览分为十个部分:古代学院、河南学院和学院先生批改的8~15岁学生的功课。同时,还展示了一些古代武术考试和民国教育的文物材料。观众漫步在历史的散金碎玉之间,最直观地感受到旧科举人、学院人和私立学校先生对学术追求的行动诠释。
“这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展览,一个自古以来精神不变的展览。通过挂在墙上的学生的课业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生们惊人的整洁写作;通过老师对课业的个人批改,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学是一种责任,责任是一种道德,道德是一种良心生活”的道德风格。“在郭鹏看来,虽然学院早已被废除,但学院文化所承载的剥去浮躁、专心学习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发人深省的借鉴意义。
唐玄宗在洛阳建[丽正书院] 是中国最早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