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也是清军入关、顺治皇帝以来的第八位皇帝,因此历史上被称为同治皇帝。三月二十三日,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出生于咸丰六年(1856)。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母为孝敬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13年(1861-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惠陵,追赠“穆宗”。那么,“同治”这一年号是怎么来的呢?又有什么意义呢?慢慢地和你说话。
咸丰11年7月(1861年),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苏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官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咸丰帝老师杜受田之子,杜受田其人见拙作:揭秘:咸丰帝是怎么赢得王位的?)、太仆寺少卿焦佑英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协助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刚刚30多岁就死了。八位大臣遵守遗诏,拥有年仅五岁的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齐祥”,铸造“齐样”硬币。“祺祥”,就是吉祥的意思,取个彩头,就是肃顺定。然而,“齐祥”这个年号还没有正式使用,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夺权斗争,这场斗争的结局又影响了小皇帝载淳的一生。
[img]816006[/img]
事实证明,在咸丰帝生之前,苏顺和其他人非常信任和强大,这使得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非常嫉妒和憎恨。载淳继位后,苏顺等人以“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义掌权执政。牛钴禄氏和叶赫那拉氏被尊为慈安皇后和慈禧皇后。因为牛钴禄氏和那拉氏在热河中分别住在东宫和西宫,所以也被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西太后明白,要想与苏顺等人争夺权力,必须先征得东太后牛钴禄的同意和支持,然后向东太后提出执政。而东太后性格温和,胆小怕事,对权力也没有西太后那么感兴趣,@ 一开始,西太后的提议没有得到回应。西太后就像东太后告诉苏顺等人各种专横的事情,以引起东太后对苏顺等人的不满。东太后被感动了。建议与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毅合作商量一下。
易逃到咸丰热河,有时留在北京收拾残局。咸丰死后,苏顺等人命令他留在北京办事,不用办理葬礼,这让不满的易更加愤怒,苏顺成了他的敌人。
易在收到东西皇后的通知后,于当年8月初一抵达热河,并与两宫皇后密谋政变。慈禧太后坚持回北京,以摆脱苏顺等人的控制。苏顺等人似乎忘记了“勒索天子,命令诸侯”的古老教训,同意回北京。9月23日,小皇帝载春恭奉咸丰皇帝子宫回北京。
9月29日到京。慈禧太后见奕?等人准备就绪后,立即于9月30日颁布命令,将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吏匡源、杜翰、焦佑英等赞襄政务八大臣解职。10月6日,上尉、载垣、端华均加恩令其自杀,肃顺加恩立斩,其他五人要么革职,要么流放。就这样,慈禧太后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力一举击败了苏顺等人的势力,成为了“垂幕听政”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又称“齐祥政变”。
[img]816007[/img]
10月9日,载春在太和殿正式继位,但热河时颁布的年号“齐祥”尚未实施。回到北京后,政府发生了变化。有人建议改变年号,慈禧太后命令王子和大臣讨论。最后,慈禧采用了大学士周祖培的演奏,废除了“齐祥”的年号,并将其改为“同治”的年号。“同治”意味着两宫太后临朝同治,或者两宫太后与大臣合理政治。
慈禧太后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颁布了一项法令,明年是同治的第一年,并命令停止铸造“齐祥”钱,改造“同治”钱币。此后不久,王公大臣又制定了垂帘章程,经两宫皇太后批准执行。十一月初一,两宫皇太后与小皇帝共到养心殿,接受众臣朝拜,从此正式开始了两宫皇太后“垂幕听政”时期。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同治皇帝就失去了家庭生活的乐趣,成为了他母亲手中的傀儡和工具。母子不和,淫病而亡,终年才19岁。
同治皇帝的年号有什么起源?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