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是瘦西湖的重要景点,被称为“白塔晴云”。经过艺术处理,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清盐商》安排在乾隆南游扬州一夜之间建成白塔。事实上,白塔大约在20年前就建成了。@ 王朝宗的原型江春不是在剧中一夜之间建成白塔的,而是另一位盐商总商马德昌。
盐商江春夜造成白塔
扬州盐商总商江春“一夜造白塔”的故事在扬州流传。故事出于《清代述异记》,说“乾隆间,帝南巡到扬州,当时扬州盐商纲总是江姓,所有供应都由江承担。一天帝幸大虹园,到一处,顾左右说:‘这里颇像北海之琼岛的春荫,珍惜喇嘛塔耳。"纲总闻之,急以万金贿帝左右,请图塔状,盖南人从未见过。既得图,是鸠工材,一夜而成。另一个传说是白塔用盐包叠成。而《扬州画船录》只说“乾隆甲辰重建白塔”,“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也就是说,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淮盐商总商江春集资模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旧塔基。
据扬州学者方晓伟研究,扬州白塔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间,即乾隆第二次南巡前。
[img]816720[/img]
方晓伟的研究认为,王文志在乾隆十八年左右写《扬州莲花寺与尹石琴、黄月波访刘南庐不值得》时,没有看到或写莲花寺白塔。乾隆二十八年(1784年),杨锡福为洪赐仲写贺寿诗时,杨锡福写了一首“白塔红桥盛游”的诗,应该可以确认,扬州瘦西湖莲花寺白塔建于乾隆十八年至乾隆二十八年。李斗在《扬州船记》第14卷中表示,乾隆22年(1757年)莲花桥建成后,“两岸都有名园”。莲花桥北面有一个“白塔晴云”的场景,因隔河与莲性寺白塔相对而得名。因此,瘦西湖白塔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之间。
白塔塔是用盐包堆起来的。
而更详细的关于白塔传说的文字,还有《民国史料笔记丛刊》之一的《南巡秘记》《一夜喇玛塔》一篇。《南巡秘记》为民国初年许指严,全书以乾隆帝六次南巡为主线,分数十个专题对相关秘密故事进行了提示和描述。《一夜喇玛塔》是第六篇。据作者介绍,第一,白塔是一夜之间造成的;第二,白塔是用砖石瓦砾砌成的。据说乾隆皇帝也被命名为“飞来喇玛塔”,以示其建造的速度如凭空飞来。
事实上,关于白塔的更大谜团,民间一直传说它是用盐包堆起来的。例如,在江苏省人民出版社的《扬州民间传说》和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的《扬州民间故事集》中,也有同样的传说《真假白塔》。大意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扬州的官员和商人向皇帝献殷勤。一位太监告诉扬州的盐商,皇帝来扬州在吹台上钓鱼,比如在湖对岸建一座喇嘛塔,让那里的风景像北海一样美丽。盐商急中生智,竟想出一个办法,连夜实施。第二天一早,皇帝发现湖边似乎矗立着一座白塔,但昨天这里还是空的,不禁大吃一惊。太监找了个机会去塔下仔细看,发现这座白塔原来是假的,塔的系统是用盐包成的,但从远处看是一样的。太监找到盐商,声称要告诉他们欺君之罪。盐商不能,只好贿赂太监五千两白银,后来在假白塔原址修建了一座真白塔。
扬州白塔[生活之谜] 造白塔是江春还是马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