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打天下,三个人贡献最大。对此,刘邦自己也说:“我有今天,得益于三个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亮;保卫国家,安抚人民,不断供应军粮,我不如萧何;带领百万人,战胜,攻胜,我不如韩信。三个都是杰出的,我可以用,这个我可以拿世界。”
然而,三个人的命运却大不相同。韩信最初封王,然后降为楚王。最后,他被贬为淮阴侯,然后被吕后杀在未央宫;张良学赤松子隐居,最终无法生病;相反,小何一直在刘邦身边,成为总理,他的孩子们也是大官。
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只有萧何是刘邦的老乡,其实不然,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决定:
首先,韩信太公开了,韩信不能很低调,即使别人让自己从胯部钻过去,毫不犹豫地钻过去,然后成为一名将军,打了很多胜利,开始想到南方孤独,尤其是实际上问刘邦齐王的头衔,刘邦生气,虽然在张良的建议下,给了韩信,但心对韩信老板不高兴。
其次,韩信贡献太大了。所谓“勇敢震撼主人身危,功高盖世者不赏”,你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刘邦给你什么奖励?一旦你不开心,刘邦自然会坐立不安。这个世界是你打下来的。如果你不死,你怎么能安心当皇帝?所谓“卧床不让别人打呼噜睡觉”,吴越之战结束后,我们来看看。
[img]816560[/img]
第三,韩信用兵如神。韩信袭击临淄时,项羽听了消息,派龙,亲自率领兵马与齐王田光抗汉,号称20万人。有人来找龙,提出建议:汉军远征不可战胜,而齐、楚当地作战兵容易松懈,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市,使齐王存,楚来救。这一定会让汉军得不到粮食,不战自败。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潍河)摆开阵势。
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个袋子,里面装满了沙子,堵住了潍河的上流。带领一半的军队涉水攻击龙和战斗,龙和士兵攻击,韩信假装撤退,龙认为韩信胆小,带领军队渡河攻击。
这时,韩信命令人们打开堵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大多数龙和军队没有渡过。韩信挥手猛烈拦截并杀死了龙和龙。东岸齐和楚联军看到西岸军队被歼灭,四处逃跑。韩信率领军队赶到城阳。楚兵被俘,齐王田光逃跑后不久被杀。
汉四年(前203年)全部平定下来,韩信连续灭魏、徇私舞弊、威胁燕、定齐。有一段时间,诸侯国听到韩信的名字,吓坏了。就连项羽也害怕韩信,试图赢得韩信。韩信此时不知道隐晦,但在与刘邦的交谈中,他毫无保留地说,他带领军队“越多越好”,这自然让刘邦的老板不高兴。
第四,跟随刘邦打败世界的人特别钦佩韩信。如果韩信带兵造反,将对刘邦构成巨大威胁。历史记载中有一个细节。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他知道高祖刘邦害怕自己的才能。从那时起,他经常假装生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旅行。因此,韩信越来越怨恨,在家里不开心,我为自己和江侯周波、颍阳侯灌婴处于同样的地位感到羞愧。韩信曾经去拜访樊迅,樊行跪拜礼恭恭敬礼,并说:“大王竟愿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芒。”
[img]816561[/img]
韩信出门后,笑着说:“我这辈子其实和樊迅一样!”樊迅是刘邦手下的第一个猛将,也是刘邦的妹婿,对韩信还是这样,更别说别人了?
与张亮相比,刘邦成名后,他基本上什么都不问,帮助吕后的儿子刘英赢得了王子的位置,这自然让吕后感激不已;小何一直很谨慎,甚至玷污了自己的声誉,以保护自己。因此,他可以和刘邦和吕后住在一起。当然,他一点也不敢粗心大意。可以看出,韩信的死与韩信的杰出成就和他张扬的个性有关。韩信终于知道了,所谓“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煮;敌国破,功臣死”,历史上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例外。
为什么只有韩信在汉高祖刘邦的初汉三杰中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