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历史学家的共识是关注社会的日常生活,把它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不仅仅是政权的变化和王朝的替代。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蒙古入侵前夕的中国日常生活》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
谢和耐(Jacques
Gemet,1921-?)他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金石与美国文学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1942年前,他在阿尔及利亚完成学业,获得古典文学(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语言学)学士学位。1942年,美军登陆北非,谢和耐应召入伍,参加抵抗德国法西斯及其同盟的正义战争。1945年退伍后,他将精力转向中国研究,学风严谨,着作等身。他曾多次访问中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在法国最高大学法国西学院举办了中国社会文化史讲座,并担任远东问题研究所的执行主持人,直到1992年退休。中国五至十世纪的寺院经济、蒙古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前帝国时代的古代中国、《中国社会史》、《中国与基督教》、中国的智慧、社会和心理等。
谢和耐对宋元的社会经济史很感兴趣,曾经讲过吴自牧的《梦梁录》,他的《蒙古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就是因为这个。谢和耐认为,蒙古的入侵是对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蒙古铁蹄下,处于辉煌巅峰的中国文化经历了彻底的毁灭。在兵临城下之前,中国南方的生活依然一如既往的悠闲。
[img]816667[/img]
《蒙古入侵前夕的中国日常生活》分为七章,分别讲述了城市、社会、衣食住行、生命周期、四季节、天地万象、闲暇时间,最后是总结性描述。扬州在第一章开头就提到了,扬州是宋室南逃过程中计划作为临时首都的选择。谢和耐说,公元1126年,当马背上的蛮族人以雷霆之势占领宋朝的首都汴州(开封)时,宋朝的南迁开始了。然而,当时没有迹象表明杭州注定要成为新王朝。当时只是一个偏远省份的省会,位于浙江口,离主要商道相当远。当时,徽钦二帝及其廷臣一行3000多人被蛮族护送到沈阳以外的地方。公元1127年,一位逃亡的侄子在南京当皇帝。后来,北方的宋朝在游牧民族入侵前望风而逃:“有时我逃到长江中游的城镇;有时我向东逃到扬州,大运河在那里与淮河相连;或者逃到长江右岸的镇江,河水通过南京流向这里;然后向南逃到苏州,然后是杭州。“最后,杭州周围布满了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泥泞的稻田,使得蒙古骑兵难以行驶,最终在开封失陷十年后选择杭州作为首都。在此之前,扬州显然是宋室作为皇室驻地的首选。
扬州曾经是隋朝的宫殿,南唐的东都,见证了江山的兴替,见证了世界的悲欢离合。这种兴亡悲剧在中国几千年来反复上演,扬州城几乎成了改朝换代的见证。宋高宗时,金兵压境,生物涂炭,李纲、宗泽等主战派主收复失地,投降派却不顾民族大计,只想偏安一角,苟且偷生。高宗赵构一纸诏书,说要暂住淮甸,便立即将宗庙、法物、仪仗全部搬到扬州。在建炎元年(1127)10月27日,宋高宗赵构率领他的文武百官从运河南下扬州。据说扬州知州吕颐隆早就把州衙署装饰成了高宗宫殿。高宗在扬州筑祭坛,立宗庙,考进士,建宫,选美女,封官职,仿佛把扬州作为他的首都汴州。
就在一年前,金兵攻破都城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虽然主战派劝都,但高宗还是要向金人求和。他最喜欢的部长告诉他,你不妨先在扬州定居。扬州可以考虑南北——向北安慰中原军民。一旦时机成熟,你可以向北挥手;向南可以依靠大江的自然危险,站在江南,然后试图恢复北方。就这样,高宗下令扬州知州大修城市,并拨款10万元,还派官员将开封的祖宗牌位和太后妃送到扬州。此时北方军事日益紧张,高宗居然还在扬州广选美女,开科考试,仿佛是太平皇帝,打算做百年之计。
扬州作为宋高宗的战时首都,一年零四个月。建炎三年(1129)正月,金兵5000铁骑突袭扬州,赵构赶紧逃到杭州,导致了后来的临安。看了谢和耐的《蒙古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觉得扬州是后来的杭州。
扬州曾在南宋作为临时首都 高宗广选美女,开科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