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南明悲歌:为什么不像南宋那样最终隔江而至?

南明之未能成为另一个“南宋”的原因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

1、从外部看:

南明朝面临的满族和清朝并不是南宋面临的金国。自公元1616年以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门,建立了大金国。到1644年,清军利用明朝内乱进入山海关。满族人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征服了东北、蒙古甚至朝鲜,并逐渐主动与明朝作战。

1644年5月,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占领北京后,以摄政王多尔根为首的清廷审时度势,接受了汉官范文程、洪承类等人的建议,制定了统一全国武力的方针。清军用了一年时间扫清了北方大顺军和明朝的残余势力后,于1645年立即跃马跨越长江,攻占长江以南。清军在随地设立官员,实施“以汉制汉”统治的同时,追逐和打击南明势力,使得惊心动魄的南明宏光朝廷没有喘息的机会,最终崩溃。

这与南宋建国之初的情况大不相同:当时,虽然金军占领了北宋首都,俘获了徽琴二帝,甚至多次向南挥手攻击江南,一度将新成立的南宋朝廷赶到浙江沿海地区,但他们并没有确定统一世界的目标和决心。他们经常“搜山检海”,遇到一点挫折就回到北方,放弃了占领的江南土地,使南宋转危为安,逐渐恢复了与金国抗衡的实力。

[img]816019[/img]

由此可见,清廷明确的战略方针和有力手段是南明未能形成偏安江南的主要外部原因。

2、从内部看:

南明在皇位继统和大政策上犯了许多错误,最终自杀了。

在皇位继统方面,南明与南宋相比,先天不足,先输了。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在金兵围困东京时,北宋最后一位皇帝钦宗赵桓亲自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出围城宣读任命的世界兵马元帅,并在徽、钦二帝被俘入金国后继位,自然名副其实。然而,南明的第一位皇帝朱由松却勉强登上了群臣的钩心斗角。朱由松原本是福王,封地在河南洛阳,逃往江南躲避李自成军。在当时避居江南的明朝藩王中,朱由琏最近与崇祯皇帝的血统生活在淮安附近,淮安当时是江南的政治中心。他在伦理和地理上处于明显的合理地位,应该继承明朝的统治。

然而,在当时的江南,东林党人的势力相当强大,朱由松的祖母是万历时期受到明神宗朱义军青睐的郑贵妃。正是由于东林党人的强烈反对,神宗和郑贵妃的父亲朱长勋才无法实现王子的计划。东林党人担心朱由松登极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强烈反对拥立福王。当时在南京兵部举足轻重的尚书史,依法优柔寡断。与此同时,朱由松暗中勾结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凤阳总督马士英,突然发难,宣布拥立福王。

不掌握一兵一卒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不得不违心同意,迎立福王朱由松。这一波折不仅导致了史可法在朝廷中的失势,也导致了洪光朝臣中东林党人与拥立福王有功派之间的相互攻击。党争频繁,有“拥立功”的武将自尊,不听调度,使洪光朝未能形成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局面,更不用说抵抗清军、收复失地了。

[img]816020[/img]

3、在大政方针方面:

弘光朝采取株守江南的政策,最终导致灭亡。当时,清军忙于在北方平定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地方抗清势力,没有时间南顾。清朝在河南和山东的力量极其薄弱,对南明有很大的希望。如果弘光朝派军到黄河一线,即使不能北上驱逐清朝,也能为江南形成屏障,使清朝军队不能顺利南下江南,平安局几乎可以得到。史可法在给弘光帝的奏疏中指出:“前晋之东也是,其君臣日图中原,而只保江左;宋之南也是,其君臣尽力楚、蜀,只保临安。覆盖偏安的人,恢复的退步,对偏安不感兴趣,能够突然自立的人。”

许多有远见的朝臣也建议派兵恢复河南、山东,并与农民起义军合作,共同抗击清军。然而,洪光帝和朝廷的实权人物却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对清军畏之如虎,怕北上激怒清廷。同时,他们不愿意放弃对农民起义军的敌视。他们希望用清军的力量“复仇”,所以他们对眼前的“偏安”感到满意。他们只派兵驻扎在安徽和江苏北部,让山东和河南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政权真空状态,观看清廷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军,镇压北方反清起义。

清廷能够巩固自己在黄河以北的统治,然后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全力以赴南下。洪光朝在短短一年内就崩溃了,这是他自己的责任;江南富裕地区的迅速衰落大大削弱了抗清复明的实力。后来,两个南明朝廷被清军驱赶,压制在浙江、福建、广东、广州、云南、贵州等地。他们只能吸收自己的生存,没有余力恢复江南,更不用说偏安了。

另一方面,南宋初期,高级官员被派往河南河北联系收集抗金起义军,骚扰金国腹地,岳飞率军收复鄂北重镇襄阳,从侧翼威胁南下金军,有效保卫东南地区。相比之下,南明宏光朝的缺点真的很明显。

当然,影响明清之交局势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清廷采取了笼络明朝士绅和“以汉制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清势力;明末,许多官员腐败自私,无节制,愿意为清廷“工作”;各地抗清势力没有联系配合,各自为战,被清军打破;南明内部文臣武将目光短浅,经常争权夺利,内耗不断等等。

然而,主要因素是上述内外原因,其中最根本的是弘光朝“偏安保偏安”政策的错误。17世纪中期,中国没有再次出现南北朝的局面,南明也没有成为另一个南宋,主要是由南明本身和弘光朝君臣造成的。


南明悲歌:为什么不像南宋那样最终隔江而至?南明悲歌:为什么不像南宋那样最终隔江而至?

,,

  • 南宋大臣曾怀生平简介 曾怀历史如何记载的
  • 曾怀(1100-1172年),字钦道,祖籍晋江,由京师迁居常熟。南宋隆兴中任浙西提举,后又任度支员外郎,有综合考核财政的才能。因...

  • 大宋宋慈: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 的鼻祖
  • 宋慈是世界上所公认的法医学的鼻祖,在法医学界的地位是无人撼动的。宋慈一生破案无数,主要是从检验尸体上面查到蛛丝马迹使...

  • 名将檀道济是个什么样的将军?最后为何被冤杀
  •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

  • 南宋宰相陈自强生平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陈自强
  • 南宋宰相陈自强生平简介 陈自强:字勉之。南宋中期宰相,贪官。福建长乐人。淳熙五年 (1178) 戊戌进士。庆元初以曾为权相韩侂...

  • 南宋大臣朱倬生平简介 朱倬是怎么死的
  • 朱倬(1086—1163)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十八世裔孙。祖上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

  • 永历帝朱由锤逃到缅甸的始末:永历帝朱由锤是怎么死的?
  • 南明永恒帝朱由锤简介 南明末代皇帝朱由锤(1623-1662年)在位16年。明神宗朱奕钧的孙子,明光宗朱常洛的侄子,明朝朱由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