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示民国时期身份证:无照片仅依靠指纹识别

江西最近在中华民国发现了一张身份证。上述指纹认证等信息让网民们惊呼中国第一代身份证的技术先进性。那么,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身份证,与今天的身份证有什么区别呢?

身份证是用来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明,是现代人外出或工作所必需的物品之一。可以说,没有身份证,我们几乎很难做到。在中国古代,身份证只适用于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普通人不会有身份证。朝廷只向官员发放类似身份验证的物品。例如,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林符、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即《新唐书·车服志》(卷24)上所谓的“以明贵贱,应召命”。在这种身份证中,数鱼符最典型、最流行,使用时间也很长。后来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废鱼曾经是龟符。虽然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身份证的功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明代身份证的使用不仅局限于官员,而且开始向中下层发展。据明人陆荣《园林杂记》记载,牙卡不仅被官员悬挂,“所有在内府出人的人,无论高低,都被悬挂,以避免怀疑”。

[img]816731[/img]

严格来说,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制度始于民国25年(1936年)。当年,宁夏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

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35年(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户籍法》,明确提出“户籍地必须颁发国家身份证,同年6月,行政院颁布了《户籍法实施细则》,对国家身份证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18岁以上的中国公民,无论男女,都应颁发“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18岁以下,自动请求者也可以批准发送,而现役军人则不填发。

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不同于今天的身份证。虽然当时有摄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经济能力拍个人身份证照片,所以自然没有“身份证标准照片”。但民国身份证也具有其科学实用的管理特点。例如,使用一些因素来强调和突出身份证的唯一特征。在没有照片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指纹记录来识别每个人的终身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左手和右手的五个手指分别从大手指列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用桶和簸箕来识别。想想看,只要伸出双手,数数你的簸箕和斗,什么都清楚,不怕你耍赖。然而,经过仔细研究,仍然存在漏洞。在茫茫人海中,斗和簸箕对应的人绝对不少。

中华民国身份证的另一个特点是详细标记私人信息:教育程度、工作地点、配偶姓名、职业等。这与今天的身份证不同,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详细识别个人信息,有利于快速准确地验证信息。


揭示民国时期身份证:无照片仅依靠指纹识别揭示民国时期身份证:无照片仅依靠指纹识别

,,

  • 冯玉祥离奇之死:儿媳在书中披露冯玉祥的死因
  • 冯玉祥的一生值得称赞。他参与了中华民国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晚年,他在美国发表了许多公开演讲,谴责美国政府帮助蒋介石...

  • 谭嗣同并未留下亲生子嗣 后代继承家风谦逊低调
  • “谭嗣同不仅是谭氏家族的谭嗣同,也是长沙、湖南乃至中国的谭嗣同。”150年前的3月10日,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血性悲壮一笔...

  • 谁是何辅堂的原型?何辅堂在一代枭雄中是怎么死的?
  • 历史上有何辅堂吗?最近,随着《一代英雄》的流行,孙红雷在剧中扮演的何辅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剧主要讲述了何辅堂为父亲...

  • 民国一代学术家,结婚几次被世人嘲笑
  •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人,如胡适、鲁迅、郭沫若、张太炎等。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人也是民国时期的一员,但他的声誉不如以前的人...

  • 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律师,晚年去世
  • 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了当时很多女性。郑玉秀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她在新时代充满了女性的叛逆...

  • 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他是[哈佛三杰]之一
  • 中国文化大师陈寅恪出身名门,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而祖父则是巡抚。年轻时,他在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