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匈奴
匈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他们的祖先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他们是古蒙古沙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在戈壁沙漠中。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期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分裂后,南匈奴进入中原附属地,北匈奴迁往欧洲,建立匈奴汗国,导致日耳曼民族迁移,间接摧毁西罗马帝国。隋唐以后,中国古籍中消失了。南匈奴逐渐属于汉帝国。晋朝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了前赵、北凉、夏。战后,南匈奴逐渐融入汉族。
匈奴人最近的后裔是蒙古人,目前仍有8%的男性(16万人)有匈奴人的Y染色体。
2、羯
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被误认为是匈奴人的一部分,起源于小月,曾附属于匈奴人。魏晋时期,他们分散在上党县(今山西鹿城附近的县)和汉人,从事农业,被汉族地主奴役。他们被称为“摩羯座胡”,相信“胡天”。晋朝时期,摩羯座石勒成立后,赵政权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如摩羯座胡(过去被称为北方的外国人)。
[img]816420[/img]
赵被冉魏灭亡后,摩羯座作为东亚历史上最残忍的国家被屠杀,只有一万多人投降了东晋,但不久东晋爆发了内乱,只有一个摩羯座人利用混乱攻击了几个城市,开始了食人残酷的统治,最终被晋军摧毁。
冉魏政权驱逐少数民族,随意杀害汉人,杀死摩羯座等少数民族(历史杀害20多万),引发少数民族联合攻击,公元352年,新鲜卑族首领慕容从东北进入河北,冉闵被杀,冉魏政权仅两年多,但冉魏政权时间短,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通过前所未有的血腥民族复仇威慑胡人,从此,胡人不敢大规模屠杀汉人。
3、鲜卑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它属于阿尔泰蒙古语。它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它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时期,东胡被匈奴打败,分为两部分:乌桓山和鲜卑山。它们都以山名为民族名称,形成了乌桓族和鲜卑族。他们被匈奴奴奴人奴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与乌桓和匈奴相似。
十六国时期,鲜卑部落利用中原混乱建立了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规模汉化;534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人建立了十个国家。
此外,在青海、甘肃地区,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人民建立政权后,大多数部落解体,人民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深化,与各民族的融合加快。隋唐时期,鲜卑人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其他民族,逐渐消亡。
[img]816421[/img]
然而,鲜卑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枯竭。总的来说,鲜卑人的汉化政策并不是特别成功。吉林大学古代DNA实验室的研究证实,现代锡伯人很可能是拓跋鲜卑人的后裔。
4、羌
羌(读qiāng),狭义上是羌族,中国少数民族羌族,广义上是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主要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汶川县、松潘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他说,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可以肯定地说,羌族群体不是一个民族,而是许多不同民族的总称,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装、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只是“生活”游牧生活方式。
据说商初羌人已经向商朝称臣纳贡,殷甲骨卜辞中有“羌方”,是商西强国,经常被商人征讨,卜辞中有使“羌”或“多羌”以及大量以“羌”为祭祀人牺牲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些卜辞所说的“羌”一般是指商人俘虏的西部各族人,商末,羌人曾参加过周武王伐周的战争。东汉后期,大部分羌族人口已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但羌族人反复叛乱。东汉末年,权臣董卓在陇西羌胡发财。五胡十六国时期,羌族姚昌利用前秦飞水战败,关中空虚,384年自称万年秦王,386年姚昌在长安自称皇帝,建立了十六国后秦。
5、氐
氐(拼音:dī)它是中国古代的名字。它曾在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游牧。自东汉以来,它一直向内迁移。主要生活在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区,从事畜牧业和农业。魏晋时期,彝族接受了大量的汉族文化和生产技术。历史上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家。
[img]816422[/img]
公元304年,当西晋内乱时,彝族酋长李雄发兵攻打成都,成为皇帝,建立了所谓的成汉。李雄以刘备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承了刘禅的头衔。
晋十六国之前,大部分都没有分布到关东;十六国时期后赵﹑由于被动和主动,前秦多次将彝族迁移到关东河北等地,因此彝族与其他民族交错的地区空前扩大。西晋初年,关中彝族﹑羌逐渐成为编户,赋役繁苛,常引起反抗,而地方官员则干赏吃利,妄加讨杀。
晋惠帝时,晋室分裂,诸王作乱,元康六年(296)匈奴﹑卢水胡,雍﹑秦二州地羌奋起反晋,立地人齐万年为帝,西北震动,地羌直接到长安,到元康九年(299)齐万年被俘,坚持两年半而败,但晋朝也受到严重打击,很快就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揭秘: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