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哪些国家?历史书记载不同,没有统一准确的数字。记录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的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历史资料很多,说法也不一样。现介绍如下:据郑和撰写刘家港《通番事迹记》和长乐《天妃灵应记》两篇碑文记载,有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苏门答刺国、满刺加国、南天竺国、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国、阿丹国、郑和亲自提出了“三十多国”的国名和数字。现在普通学者都采用这个数字。但这两个纪念碑只提到了14个国家名称,其他国家名称不得而知。这些国家的名字是什么?有不同的史书记载:根据马欢的《淞涯胜览》,有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刺加国、
苏门答刺国、孤儿国、锡兰国、小葛兰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邈斯国、榜葛刺国、阿丹国、祖法儿国、滑山国、天方国、哑噜国、黎朝国、南方国,共有20个国名。马欢是郑和的通事。他通过阿拉伯语,三次和郑和一起去西洋。这是他回国后亲身经历所有国家的所见所闻的记录,也是重要的史料。
包含45个国名的费信《星茶胜览》。费信也跟着郑和四次下西洋。这本书分为前两集和后两集;前一集记录了他亲眼目睹的22个国家;后一集记录了他收集传闻的23个国家。22个国家被称为占城国、宾童龙国、灵山、昆仑山、交栏山、暹罗国、爪哇国、旧港、满刺加国、九洲山、苏门答刺国、花面国、龙牙犀角、龙涎屿、翠兰屿、锡兰山国、小(口具)喃喃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国、刺撒国、榜葛刺国。
[img]815321[/img]
23个国家被称为真腊、东西竺、淡洋、龙牙门、龙牙菩提、吉里地闷、彭坑、琉球、三岛、麻逸、假马丁、重迦逻、(口具)泥、苏禄、大(口具)喃喃、阿丹、佐法、竹步、木骨都束、溜洋、卜刺哇、天方、阿鲁。从费信所记的国名来看,有的不是国家,而是岛屿或地方名称。费信没有去过那个收集谣言的国家,或者抄袭了《岛夷志略》一书。
但不一定是郑和没有到达的地方。
巩珍的《西洋番国志》有20个国名。巩珍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工作人员。他所记录的20个国名都来自马欢书。此外,黄省曾在《西洋朝贡典录》中载有23个国名,但都可以在费信书中看到,没有新的国名。
史书《明实录》载有33个国名,《明史》。《郑和家谱》有37个国名,《郑和家谱》有20个国名。综上所述,除加异勒、阿拉巴丹、甘巴里、急兰丹、孙刺、麻林、沙里湾泥、哈丹、西洋琐里、默底纳等新列国名外。根据上述史料的不同记载,近80年来,梁启超、朱棣文等多位学者进行了研究和研究。梁启超以马欢、费信等书记载,进行了综合考证,早在1904年就写了《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首先按地区列出了40个国名。
马来半岛以东的所有国家都有占城、灵山、真腊、昆仑、宾童龙、暹罗、彭坑、东西竺、龙牙门、交栏山、假里马丁、麻逸冻、爪哇、重迦罗、吉里地。四国名:满刺加国、亚鲁、九州山(原文缺一国名)。苏门答刺诸国,凡七国名:旧港、苏门答刺国、南苏里、孤儿、黎代、龙涎屿、翠兰屿。印度诸国,六国名:榜葛刺、柯枝、大大小小的葛兰(实际上是二国)、古里国,锡兰,溜山洋。阿拉伯国家,凡五国名:阿丹国、祖法儿、忽鲁谟斯、天方、刺撒。非洲东岸诸国,凡三国名:木骨都束、卜拉哇、竹步。此外,梁启超还进行了研究,郑和也到达了文莱(苏泥国)、吕宋(菲律宾)。
解放后,朱在《郑和》一书中,他还根据马欢、费信、巩珍的记载和《明史》、《碑文》对56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进行了更详细的总结和研究。东方人有琉球。印度支那半岛有6个占城、灵山、昆仑山、宾童龙、真腊和暹罗。马来半岛有满拉加、急兰丹、彭亨(彭坑)。、东西竺,共4处。
[img]815322[/img]
南洋群岛有苏门答拉、阿鲁(亚鲁)、孤儿(花面国)、旧港(三佛齐)黎、南、、淡洋、九州山、龙涎屿、龙牙迦邈(龙牙犀角)、龙牙门、爪哇、重迦罗、吉里地闷、印泥、假里马丁、交栏山、麻逸冻(麻逸)、龙牙善提(龙牙菩提)、三岛国(三屿)、苏禄国,共21处。属于印度、锡兰及其附近岛屿的人有榜格拉,琐里(西洋琐里)、迦异勒、柯枝、古里、小葛兰(小(口具)喃喃)、大葛兰(大(口具)喃喃)、共有14处南巫里、甘巴里、阿拨把丹、沙里湾泥、锡兰、翠兰屿、溜山。
波斯湾有忽鲁谟斯。阿拉伯人有祖法儿、阿丹、天方三个地方。非洲人有卜拉哇(比拉)。、竹步、木骨都束、麻林、刺撒、孙刺,共6处。
以上是郑和或其船队的其他使者去过的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如果加上吕宋、南天竺、哈丹、默底纳,60个国家和地区之多。然而,郑和亲自访问了30多个国家还有待深入研究。
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国家?郑和下西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