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年9月,在满城之战中,宋军击败辽军,杀敌,俘虏近万人,缴获马千余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原因是崔翰、刘延进、李继隆敢于在阵前不服从,冒着抗服的风险,放弃了宋太宗二赵确定的八阵,改为前后两阵,兵力相对集中。与此同时,他们埋葬在敌人后面,随机适应,最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与此同时,宋军在满城之战中的总人数达到了8万多人,这让辽军感到惊讶。辽军最初面对的只是原驻扎在定州的崔翰部门的大约2万或3万人。此外,辽军教练轻视敌人,瘫痪了。在辽军将军看来,失败的将军和失败的士兵不够勇敢,所以他们相信伪降,没有制定计划,没有准备,没想到原驻扎在镇州的李汉琼中途参战。此外,辽军总司令惊慌失措,士兵们不知所措,因此,宋军再次发起冲锋后,辽军开始溃逃。宋军对奔逃的辽军发起第三次冲击后,败退的辽军再次被伏兵邀请逃命,结果大败亏损。宋军对奔跑的辽军发起第三次冲击后,败退的辽军被伏兵邀请逃命,大败亏损。在高梁河战役中击败宋军主力的耶律休哥,在军队崩溃的时候,不得不逃跑,无法反击。直到他退到遂州,他才站稳脚跟,全军抵抗宋军的追击。辽景宗在满城之战中遭受了如此大的失败,他下定决心要报复。
[img]815900[/img]
980年10月,辽景宗率军亲征,南侵宋朝。10月初,二赵也在加强北方的战略部署,命令杨重进和毛继美驻扎在关南(今河北河间),蔡玉和陈廷山带领军队驻扎在定州,卢汉云带领军队驻扎在镇州,加强警惕。不久,又命令侍卫亲军司司长马军指挥使米信、郭守云、李斌、江钧等前往定州指挥守卫。此时,辽景宗正向宋境雄州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进发。十月底,辽军包围雄州。十一月初,宋将袁继忠命部将荆嗣遂率领部分兵力突破。为了救雄州,宋将张师带兵出战,又为辽将耶律休哥部击败,张师战死,余军退城坚守。
宋援军高阵于南易水河南,辽将耶律师休哥带领骑兵渡河作战,宋援军战败南退,辽军追到莫州(今河北任丘)。此时,关南主将崔彦进率部北阻击辽军,耶律休哥不得不率军北还。宋军再次北上救援雄州时,又被辽军击败。辽景宗见虽多次击败宋军,但仍未能攻占雄州,宋又军一再来援。在战斗越来越艰难和激烈的情况下,他有点无助,所以他决定退出军队,于11月底返回燕京,南方入侵结束,历史上被称为瓦桥关之战。事实上,在这场战斗中,辽军胜多败少。然而,辽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虽然宋军胜少败多,损失比辽军大,但雄州依然存在,迫使辽军退役,这是不幸的。然而,在史书中,宋辽双方都说自己大败敌军,是瓦桥关之战的胜利者。虽然可笑,但离真相不远。没吃过好果子,差不多两败俱伤,你说谁赢了?
就在瓦桥关战争两年后的982年4月,不服气的辽景宗再次率领三万多人,分三路南征宋。辽景宗亲自率领东路军进攻满城。结果,太尉耶律奚底中流矢而死。统军使耶律善补被宋伏兵包围,枢密使耶律斜镇救之得免,辽军再次失败。五月,宋关南部署崔彦金再次击败唐兴辽军,辽军损兵折将,二千人战死,兵器羊马损失万计。同月,辽西路军向南袭击雁门,也被潘美、杨业击败,死伤数千人。另一方面,辽军偏师进攻府州(今陕西府谷)时,又被宋将折御卿击败,死伤百计。在宋辽战争史上,三路辽军都以一战致败是罕见的。初战即失败,辽景宗无法继续南侵,退兵辽境。辽景宗不愿失败,8月到西京大同府(宋称云州),准备再次攻雁门关,车还没到西京,方便9月在焦山死亡。立景宗长子梁王隆绪即位,是辽圣宗。辽圣宗年仅十二岁,太后萧绰主国政,临时对宋取守势。
[img]815901[/img]
宋辽两国在瓦桥关之战中两败俱伤:为什么他们都说自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