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是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世界、称帝的秦始皇嬴政的长子;他是秦始皇死后继承父亲地位的最有希望的统治者;他是大秦帝国的第一个儿子,但他也是一个悲伤的人物。作为嬴政的长子,嬴政对他寄予厚望,但扶苏的性格天生就像他的母亲,善良、诚实、谦逊、礼貌,这在后人眼中是一种优秀的性格。但这些在经历过残酷战斗的嬴政眼中,都是缺点,作为皇帝,是不能有女人之仁的。
年轻的扶苏一边享受父亲的教导,一边被自己的父亲责骂。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扶苏只能努力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扶苏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他开始参与政府,但他的治国思想与嬴政有很大的不同。扶苏主张轻兵薄赋,以人为本,不应重复酷刑。然而,秦始皇并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仍然实施了重复酷刑。
[img]815632[/img]
扶苏虽然善良,但有时候也很坚强。嬴政和扶苏在“焚书坑儒”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扶苏多次以死告诫,但都被嬴政拒绝了。父子俩也为此逐渐疏远,@ 被胡亥和赵高看准机会,用计迫害扶苏,扶苏被贬离咸阳,不得诏令,永远不得入咸阳。秦始皇死后,年轻的儿子胡亥和赵高共同篡位。赵高擅自修改了始皇帝的诏书,把本该是扶苏的皇位给了胡亥,并杀死了扶苏。公元前210年,扶苏自杀。
扶苏自杀时,手里拿着30万精锐大军,还有蒙田将军的支持。此外,扶苏在民间也有很高的威望。与弟弟胡亥相比,扶苏的才华和治国能力都超过了胡亥几条街。扶苏在大臣中的威望也高于胡亥。然而,最终,扶苏没有选择叛乱,而是顺从地自杀了。
扶苏不造反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是,虽然赵高当时传下的遗诏是假的,但它覆盖了真正的皇帝玉玺。这是一个只承认玉玺而不承认人的时代。如果扶苏带领军队造反,那就是乱臣小偷,这不符合扶苏遵循的儒家礼仪。扶苏没有选择造反。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扶苏选择叛乱,那么刚刚稳定下来的世界就会动荡不安,只有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才会受苦。当他赢得王位时,新建立的帝国肯定会受到严重打击。他不忍心看到父亲和皇帝建立的伟大事业在他手中被摧毁。
[img]815633[/img]
扶苏不造反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不想牵连身边的人。当时蒙田和扶苏的关系很好。如果扶苏想造反,10万蒙家军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扶苏真的叛逆,那么10万蒙家军可能会损失,10万士兵,背后是无数的家庭,扶苏不能忍受这些无辜的人,为了自己的野心,白白死去。再加上和自己关系很好的父亲去世,扶苏已经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太多的想法了。也许,死亡是你最好的归宿,埋葬你的父亲可以表达你对父亲的孝顺。
揭秘:为什么公子扶苏在秦始皇暴杀后不谋反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