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虽然有其光明的一面,但由于时尚影视和畅销书刊的美化,其负面影响不如其负面影响。光明的一面已经被时贤说完了,不再赘述。我想谈谈光明背后的阴影。
康乾时代有三大弊政,即国家主义、捐赠和娱乐。
武术。武术是繁荣的象征之一。康乾时代,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有必要多次在边疆用兵。然而,金川、缅甸、安南等不义之师。在乾隆所谓的“完美武功”中,属于武术,消费和伤亡巨大。在过去的20年里,缅甸和安南的战斗已经被彻底摧毁了几次。结果是撤军讲和,乾隆还打肿脸充胖子,说“振旅而归,不损国威”。
捐赠。康乾时期,国库年收入4000万,正常支出3000多万,只剩下几百万,远远不足以应付大量额外用途。因此,实行了大规模的捐赠制度,即捐赠官员、捐赠监督、赎罪和服务。
捐官捐监。以银买官或者学历(监生相当于秀才,也可以当官)。捐赠者多官位少,真的缺钱要交给主管部门或者地方。捐出的钱得官后一定要翻倍,腐败是必然的。
赎罪银。交通银行可以减免犯罪。不仅贪官如此,为了防止责任事故(如黄河决口),清官还不可避免地接受下属的礼物,因此很难检查下属的腐败。这在《儿童英雄传》中有一个生动的描述。
[img]815031[/img]
服务或捐赠。捐赠一些特殊项目,如军费、河工、庆典、建设、幸运旅行等。示意地方督察和巨商捐款,实际上是摊派。其数量巨大。比如“十全武功”捐了3000万两,两个盐商捐了1150万两。当然,他们不会亏本做生意。两淮盐商与官员勾结,以准备乾隆南巡为名,每个盐引(专卖凭证)涨价32,贪污800多万两。
娱乐。康乾时期都建了宫殿。圆明园和避暑胜地始于康熙,成为乾隆。两位皇帝都南巡了六次。康熙声称是省钱的,但曹雪芹的祖父因为四次开车而损失了30万两次。乾隆更豪华,有成千上万的纤夫。沿路州县搭建彩棚舞台迎接。即使为了幸运,挖湖建山建园的费用也不低于1000万。
以上种类必然导致大量腐败。康熙时期著名的明珠、徐乾学、高士奇等,乾隆时期的李侍尧、小沈阳等。明珠是“货贿山积”,乾学是“五方供赋归东海(乾学别号)”,高士奇是“万国金珠献丹人(士奇字)”乾隆后期,“省督抚声名狼藉,官治废松,亏空多”,“商人半皱额叹息”。两帝确实大力治贪,但越禁越烈,有制度原因,也有感情原因。许多费用取决于捐款,捐赠者必须贪婪。正如史家所说,和沈阳的作用:“乾隆以军旅费、土木旅游费、无正供费、年无忧亿万、悉索之和沈阳、和沈阳的督抚、督抚之州县。当然,州县索之百姓。
与腐败的双胞胎是玩忽职守和不作为。被称为康熙三位著名大臣之一的张伯兴的名言是:“勤奋、懒惰、准谎言、冤枉到底。”乾隆时期,三法司积累了1万起案件。只要官员有钱,不做事,结果就可以想象出来。
[img]815032[/img]
各种弊端,最后的负担都落在老百姓身上,层层加码。所谓“州县有千金通融,胥官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利”,人民有冤难诉,土地兼并,人民流离失所,北京有10万乞丐。因此,强者起而为盗,官员为了政绩,不敢报压,最终导致民变。如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涉及多省,直至嘉庆七年才平息。国力大耗,军费过亿。
到目前为止,我们必须回答康乾盛世的几个著名标志,即永不给予、免费粮食、人口增加和国库充足。作者认为,即使这些说法不全是伪造的,至少也有很多水。
永不加赋?康熙50年诏书在全国永不加赋,一直传为德政。实际上,除了正赋之外,当时还有消费羡慕(即附加税),其数量从20%-30%到50%-80%不等。雍正时费羡回公成正税,虽然暂时减轻了民负,但就像黄宗羲定律一样,每次并税后,都会有新的附加。果然,乾隆后产生了“平余”、“重戥”、“浮收”、“淋尖”、“踢脚”、有很多种税种,比如“洒散”,税负不是少了,而是多少倍。
蠲免钱粮?乾隆十年以来,各省轮流免除钱粮,后来又免除了三次,称为德政。但是普通人并没有得到好处。乾隆四十五年,广西生员吴英条陈说:“圣上有万斛之弘恩,贫民不能尽其所能。也就是说,上下双簧是不可避免的。乾隆明明知道,却不去追查当地官员,而是以触犯御忌(乾隆名弘历)为由,将吴英凌迟,子侄五人处死。另一个例子更为明显:乾隆55年来,户部侍郎尹壮试图扮演各省监督员的腐败和赤字。乾隆命令尹查看。同时,他用500英里的紧急邮件告诉当地官员,“试着移动它,隐藏它”。因此,尹查被无证革职。
人口增加?乾隆初为1.4亿,康熙时为2400万,55年达3亿。八十年中,人口增长了十倍多。但康熙时统计的是丁口数。当时有丁税,人多瞒报,四五丁只报一丁,十丁只报二三丁,实际人口已超过1亿。一般而言,农民主要是人口增长。由于政府奖励移民垦荒(前六年免税,官员升迁),人民需要增丁,雍正又摊丁入亩,从而增加人口。
[img]815033[/img]
国库充盈?康熙末年库存800万两,雍正时6000万两,乾隆初2400万两,乾隆末7000万两。第一个原因是田亩增加,工商税(如盐、矿税)也大幅增加。二是捐纳多。第三,上下交征利,如朝廷贷款给盐商做生意,坐收本息。四是物价上涨,康至乾普遍上涨3-5倍。当时财富集中,大商人一般有几百万到几千万,政府有几千万不是什么惊人的数字。
@ 引用顾准的笔记可以概括繁荣时期的特点:“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和文化与农民剥削的深化是分不开的。每个朝代的繁荣时代都是剥削程度上升、商业发展(以军事需求和奢侈品为动力)、农业总产量增加的时代,但也是农民生活下降的时代。”
清朝康乾盛世是什么?康乾盛世的阴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