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君主晋献公的宠妃李姬为了让儿子继承王位,杀死了王子,杀死了王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易武逃到国外,各奔东西。
重耳逃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非常感激。
有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喝了三轮酒后,楚王问重耳:“如果公子将来回晋国当君,怎么报答寡人?”
重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楚国富裕,什么都不缺。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回报。如果有一天,我希望永远和楚国和睦相处。”
楚王已经有点醉了,说:“列国争霸,也许有一天楚国会和晋国交兵,公子你该怎么办?”
重耳老老实实回答:“如果真的要交兵,我愿意命令部队退让三舍(九十里)。”意思是不想和楚国发生战争。
后来秦国出兵平定晋国内乱,杀群奸,重耳回国当君,称晋文公。他整顿朝纲,发展生产,逐渐使国家强大起来。
楚王早就有称霸中原的野心,第一步就是先消灭宋国。宋襄公便派人向晋国求助。
晋文公与群臣商量。狐偃、赵衰等将军主张不要直接与楚军交锋,而是要与属楚国的魏、曹两个小国作战。
晋文公于是派先云为将军,成功征服了卫、曹两国,俘获了两国的君主。
楚国将军成得臣得到消息,不得不暂停攻打宋国,派使者见晋文公,表示愿意不再攻打宋国,希望晋军能退出卫、曹领地。
[img]814715[/img]
晋文公接受了让卫成公和曹共公复国的条件,但要求他们从此臣服晋国。
得知消息后,成得臣暴跳如雷,决定与晋文公决一死战。他指挥大军,向晋国发起进攻。
晋文公想起对楚王的承诺,命令部队撤退。所有的将军都很困惑,说:“主人害怕成为一个大臣吗?”晋文公说:“不,成为一个大臣是勇敢和无助的,我怎么能害怕他呢?”但我和楚王有一个承诺:一旦战斗,我应该撤退,不要破坏信任。”
于是晋军一口气退了90里,驻扎在一个叫城濮的地方。
楚军的一些将军主张他们不必追逐。这时,他们不战而胜,挣回了面子。然而,成功的大臣根本听不进去,说:“他知道自己输给了我们的军队,所以他很勇敢。你们都追我。别停下来!”
楚军追到城濮,遇到晋军。一场激烈的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在此之前,晋军将领巧妙安排,在许多危险区域设置伏击,将楚军切成几段,首尾无法照顾对方,最终大败,损失惨重。成为大臣不得不拔剑自杀。
晋文公因城濮之战而出名,最终成为一代霸主。
为什么晋文公【退三舍】?是否遵守对楚王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