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爆发,八国联军接近清廷首都北京。咸丰皇帝带着慈安和慈禧逃离热河,肃顺也在其中。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热河之行成了咸丰和肃顺的死因。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病重,眼见不治,他召集苏顺、载垣、端华等人到他面前,任命他们为顾命大臣,协助小皇帝执政。咸丰病逝不久。这时,雄心勃勃的慈禧被封为太后,她渴望夺取最高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咸丰任命的“顾命八大臣”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双方势力水火不容。但慈禧只是后宫的太后,要扳倒先帝任命的大臣并不容易。这时,她想起了恭亲王奕䜣。奕䜣在咸丰皇帝离开北京之前,他被任命为留守,在北京处理与八国联盟的关系。但他的权力也受到了顾命大臣们的威胁,渴望摆脱他们。就这样,两个人一拍即合。与此同时,慈禧还联系了僧格林沁和文祥,进一步加强了她的力量。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慈禧提议护送咸丰皇帝的棺材返回北京,让小皇帝同治在北京登基。苏顺没有理由拒绝,所以他不得不同意。大队人马走到一般时,慈禧又提出皇帝年轻,旅途疲惫不堪,走小路去北京。
慈禧比苏顺等人提前四天到达北京。在苏顺护送先帝棺材的队伍到达之前,她立即发动政变,率先逮捕了顾命大臣的载垣和端华。然后派兵去抓苏顺。当时,肃顺的队伍正好前往密云,被慈禧太后派来的军队逮捕。很快,苏顺就被冠以谋反罪,在菜市口被斩首。苏顺去世时,年仅45岁。苏顺之死,严重打击了咸丰顾命大臣的势力,使慈禧开始登上权力的巅峰。
由于咸丰皇帝的突然崩溃,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继承了大统。新皇帝年纪小,自然不可能亲理政务,大权落在咸丰委托的“顾命八大臣”手中。但另一方面,被封为太后的慈禧也想着垂幕听政,与顾命八大臣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公元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在短短六天的时间里,发动了“辛酉政变”,铲除了顾命八大臣。八大臣之首苏顺被捕,不久就被拘留为谋反罪,并被送往菜市口斩首。与此同时,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也被迫在宗人府自杀。
[img]814655[/img]
那么肃顺死后,他的后人是什么呢?在史料中,我们找不到他后人的地方,甚至没有记录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推论。@ 苏顺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代。清初,努尔哈赤设立了铁帽王的头衔,世袭无替。也就是说,苏顺和当时的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是亲戚,也就是宗室。苏顺虽然没有继承铁帽王的爵位,但至少也姓爱新觉罗。即使苏顺被杀后,他的后代也不应该一起被杀。慈禧太后以心狠手辣著称。她怎么能让他的后代继续在朝廷当官,像苏顺这样的政治对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想象一下,在古代谋反是多么大的罪恶?即使家庭和后人没有被株连,也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苏顺的后代可能会在这次政变中幸存下来,但他们很可能会被慈禧发配充军或流放。历史资料中没有关于苏顺后代的资料,想必济尔哈朗这一脉的后代,已经消失在滚滚的历史烟尘中。
解密:为什么顾命大臣肃顺在菜市口被慈禧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