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八楼,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博物馆——货币金融博物馆。
黑色木门嵌在砖里,钉着闪闪发光的门钉和狮头门环。轻轻推开门,你会看到一个大的圆形方孔钱,上面的文字介绍了博物馆。
这座成立于2005年的货币金融博物馆展示了3000多枚货币,包括先秦时期的实物货币和现代纸币,令人眼花缭乱。
从贝币到第五代人民币,硬币的发展历史
在明亮的灯光下,橱窗里整齐排列的古币非常清晰,有黄绿铜锈的刀币,看不清字和图案的圆形方孔币,还有无数缺口的纸币..这些历经岁月沧桑,在无数人手中流转的硬币,可以把人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仿佛看到了古人在市场上用硬币交易的场景。
第一扇窗户里有几个稍微损坏的贝壳,叫贝币,是博物馆展出的最早的货币。“以贝币为起点,到现在的第五代人民币,博物馆展品勾勒出了货币发展的基本背景。”馆长朱海成说,贝币是从历史记录和文物出土开始的。贝币在实物货币中更常见。另一方面,几乎所有与财富有关的汉字都与“贝类”有关。
[img]814040[/img]
朱老师指着清代钱币说,清末前,钱币是手工铸造的,然后主要是机制。
每枚硬币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非物质文化价值。精湛的铸造技艺、硬币上的文字、书法和图案是硬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看,这枚铜币上的“大观通宝”一词来自北宋皇帝宋徽宗。”
沿着窗户走,看到熟悉的第五代人民币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路上,我领略了从先秦实物货币到现代纸币的变化,听了朱老师对各种硬币的介绍,感受到了历史的变化。
货币金融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外币,以及古富康钱庄、早期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模型。
在博物馆感受历史是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2005年,为了展示金融特色,营造金融文化氛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扩建了原有的货币展览馆,建成了货币金融博物馆和金融账单博物馆。到目前为止,金融博物馆已经接待了1.3万多名新生。
朱馆长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展品主要通过市场购买和个人捐赠获得。
据报道,金融博物馆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研究硬币和货币史提供了详细的实物信息。朱海城馆长说:“看到比听到更好。任何教科书和在线图片都不能给人真实感和历史厚重感。”。“在货币博物馆,学生们可以看到很多细节,对货币历史的发展背景有更清晰的了解。”
除学生外,下沙其他大学的金融相关专业学生、小学生、附近居民和学校客人也将参观。”朱先生说,2010年,金融博物馆被授予浙江省社会科学推广示范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教学基地、杭州大学文化站等,在开展硬币知识推广活动、传播和继承古代硬币文化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北宋钱币[大观通宝]:四个字来自宋徽宗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