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汉初名相陈平,虽然他的名气不如当时的“三大英雄”韩信、萧何和张亮,但他在楚汉之争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具传奇色彩——张亮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萧何曾经是秦朝的小官员,但陈平一开始是一个穷得几乎娶不到媳妇的普通人。后来,他成为了总理,在朝廷的勾心斗角中开始和结束。可以说,陈平凭借非凡的智慧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读《史记·陈丞相世家》,很多事情都能体现陈平的过人之处。
第一件事:过河解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平先投奔陈胜,不被重用;投奔项羽,战败后怕被杀,又投奔刘邦。他穿过黄河,坐在渡船上。船夫看到他的仪表堂堂,怀疑他身上藏着金银财宝,打算谋财杀命。陈平从船夫凶狠的眼神中意识到危险,于是以帮船夫划船为借口,悄悄地解开衣服,露出上身。船夫看到自己身上真的没有金银财宝,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可以说,陈平的“急智”救了他一命。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在关键时刻缺乏这样的智慧,浪费生命,令人遗憾。
第二件事:解决疑虑。在魏无知的推荐下,陈平拜访了刘邦,被任命为都尉,引起了刘邦手下一些将领的不满。他们诽谤刘邦,说陈平在家时与嫂子私通,并接受了诸将的贿赂。刘邦怀疑心顿起,责备陈平。陈平冷静下来,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我离开陈涉和项王是因为他们任人唯亲,有奇士不能用;当你去找汉王的时候,你听说你心胸大略,能认人用人。我一个人“裸体”来了,一无所有。诸将一个接一个地送钱和物品。如果我不接受,我在哪里能活下去?如果我的计划真的可取,希望汉王采用;如果我的计划不可用,这些资金都在,我愿意全部上交,告老归乡。陈平的话彻底打消了刘邦的疑虑。他不仅欣赏陈平,还将他提升为护军中尉,诸将不敢再诽谤他。
诽谤往往不请自来,怀疑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陈平面临的困难,今天仍然让很多人头疼。陈平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否认“黄金”的事实,而是解释了“黄金”为公众所必需的原因,在肯定汉王善于就业的前提下强调个人价值,巧妙地提醒刘邦各方的政治优缺点,从而赢得更大的信任。
[img]813706[/img]
第三件事:收韩信。楚汉之争异常激烈时,韩信攻破齐地,自立为齐王,派使者前来报告。刘邦怒骂,陈平轻轻踩了刘邦的脚。聪明的刘邦立刻明白自己反应不当,于是奖励使者,派张亮正式封韩信为齐王。于是韩信极度感激君恩,从此不起反心。陈平轻轻一踩,踩到了汉朝的稳定,他对情况的判断并不准确。后来刘邦得了天下,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刘邦想派兵镇压。从军事力量对比中,陈平劝刘邦不要硬来,并建议刘邦以天子巡狩的名义假装出游云梦,在离韩信不远的陈地会见诸侯。听说天子出游,韩信势必郊迎,然后趁机派武士将韩信俘虏。刘邦依计行事,达到了目的。
如果把踩刘邦的脚封韩信当成“放”,那么借刘邦巡猎抓韩信就可以算是“收”了。这充分体现了陈平处理复杂问题的高超智慧。没有陈平,韩信很可能会站在另一座山上。刘邦能否如此快地赢得世界,是一个问号。
[img]813707[/img]
《史记·陈丞相家族》还记载了陈平的其他一些重大智谋,即所谓的“六出奇计定世界”,如离间项羽和亚父范增;伪装诱敌,帮助刘邦摆脱荥阳的困境;献上“美图”,帮助被匈奴包围七天的刘邦解围,等等。从这持续的辉煌表现可以看出,陈平不仅贡献了汉朝的“努力工作”和战略,而且也看透了事物的因果关系、规律和等待机会的智慧和愿景。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秦末无数人才中脱颖而出,被司马迁列为“世家”。
没有陈平 刘邦能这么快到达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