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大的传说中,俗文化也夹杂着实物。有人说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写的两块牌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无论是“爱日”还是“春晖”,都是唐代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三春晖》的典故。如果乾隆不是陈家的儿子,他能像春晖一样报答父母的深恩吗?按照这个说法,乾隆是朝臣陈世夫的儿子,他完全成了汉人皇帝!如果是这样的话,清朝乾隆以来的皇室就成了汉满混血统。据说乾隆是一个被偷的汉家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鹏的《清朝外史》。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是《弘历非满洲种》
弘历是乾隆的名字。这本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所以经常在宫里穿汉服,问身边的宠臣是不是汉人。应该说,这本书没有根据。在晚清时期,为了反清而充满舆论,大力诋毁清朝皇帝,大力渲染清宫的秘密故事是很常见的,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浓厚的政治气息。但这些情绪化的发泄并不意味着这是事实。当反清排满者制造清宫秘闻硬说乾隆是以凤换龙的汉家男孩时,又有小说家出来凑热闹。
首先出现的是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大家之一的许啸天。徐晓天,1925年在上海出版,名为《清宫十三朝演义》,从爱新觉罗始祖布库里雍顺到宣统大婚。关于乾隆的家庭背景,书中说:乾隆是陈阁的老儿子,被雍正的妻子换了。乾隆长大后,他从乳房母亲那里得知了这个秘密,于是以南巡的名义去海宁看望自己的父母。然而,陈阁的老夫妇已经去世了。乾隆只得到墓前,用黄色的窗帘遮住了他,并给了他儿子一份礼物。虽然徐晓天写的是一百年前的乾隆故事,但它融入了上海海滩十里洋场的魅力。此外,它的写作风格自然生动,非常符合市场上小人物的胃口。随著《清宫十三朝演义》风靡一时,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更是不胫而走,广为人知。这就是俗文化的力量!
[img]814180[/img]
近年来,关于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仍不断闯入文艺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金庸武侠小说《剑恩仇录》。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他从小就听过关于乾隆的各种传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紧紧围绕着乾隆的生活经历之谜展开。在金庸的作品中,当时江湖最大的帮会红花俱乐部总舵手于万亭秘密入宫,给乾隆生母陈世夫人的一封信,详细描述了当年的过程,并说他左腿有一个朱记。万亭离开后,乾隆把小时候喂奶的母亲廖传来,秘密询问,了解了自己家庭的真实感受:当时,陈世牧的孩子被带进雍亲王府,“我不知道是儿子抱着,而是女儿抱着。陈世牧知道四王子掉了包,一句话也不敢泄露。金庸还在书中写道,所谓乾隆的弟弟陈家洛是陈世牧的三个儿子。在万亭成为红花俱乐部会主后,陈家洛希望激发哥哥乾隆的汉族意识,共同实现恢复汉族世界的宏伟事业。然而,热爱陈家洛的香香公主牺牲了自己的爱,为乾隆服务,想帮助他的爱人。不幸的是,他失败了,自杀了,被埋在“香墓”里。金庸的小说精彩纷呈,使乾隆成为海宁陈家之子的说法更加广泛。
有这么多传说和广泛的谣言。乾隆是海宁盐商陈阁的老儿子吗?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金庸先生是怎么说的,他把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故事写得很出色。金庸曾老老实实地告诉痴迷的读者:乾隆的弟弟“陈家洛是我的编造”。
他还声明:“历史学家孟森作了考证,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是不可靠的。金庸还俏皮地说:“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金庸说的是实话。历史学家孟森认为,乾隆“以女易男”的说法根本不可靠,所谓的“公主楼”根本不存在。至于海宁陈家的房子,有“爱日堂”、孟森首先肯定有两块皇帝御书的牌匾,但研究结果是,两块牌匾都是康熙御书奖励的,分别是康熙39年(1700)和52年(1713)。根据陈家在朝鲜当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和陈邦彦的请求,题写后奖励父母,而不是乾隆写的。还在20世纪初,一些满族人讨厌街头谈话中关于乾隆是汉人的说法。当时,一位名叫富查敦崇的旗手专门写了一本《皇室见闻录》。他在书中问:“雍正的英明怎么能让后宫以女易男?书中提到,皇孙诞生时,按例,王府应立即派太监到内部演奏办公室口头报告,然后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皇帝命名。它怎么能被推迟几天甚至几个月呢?如果雍亲王府已经按时申报生女孩,几天后怎么能变成男孩呢?这样,就可以证明传说中的谬误。
[img]814181[/img]
再看清宫档案的相关记录。所谓陈阁老,也就是陈世牧,在乾隆六年(1741)晋升为内阁大学学士后不久,就起草了一个错误的命令,被辞退。乾隆斥责他:天赋少,无能,不称职。没有这样的爱,更不用说生父了,即使是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这样的嘲笑。更重要的是,根据清朝皇室的家谱《玉牒》,雍正的长子和次子虽然在乾隆出生时早逝,但第三个儿子已经八岁了,另一个公主在三个月后又增加了一个儿子。此外,雍正只有34岁,正处于壮年。当他有一个8岁的儿子和另一个公主即将分娩时,他怎么能赶紧用女儿换陈家的儿子呢?这是不合理的。再退一步,雍正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登上未来的王位,又怎么知道陈家的儿子是个大福人呢?至于乾隆为什么六次去江南,有四次去海宁,每次都住在陈家的私家园。据档案记载,乾隆南游海宁,主要是检查钱塘江海塘项目,耗资巨大。那一年,康熙也曾六次南巡,但只去了杭州。乾隆时期,海潮北行,海宁地区潮病紧急。一旦海宁大堤突破,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必然会被淹没。届时将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和粮食征收。乾隆从“海塘是越南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四次来海宁检查海塘工程,最终建成了鱼鳞石塘的海潮屏障。有些地段仍然完好无损,仍然起着防潮的作用。乾隆巡视时,在偏远的小县海宁,真的找不到比陈家私园更体面的地方接车。乾隆在陈家住了四次,但他从未召见过陈家的后代,更不用说传说中的“升堂询问家庭背景”了。
乾隆的生活经历结束了。通过大内档案,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乾隆是山庄丑女出生的,或者是陈阁老儿子的民间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作为野史,这些说法都很传奇,很有吸引力;作为戏说,也可以写成小说,拍成电视剧。但遗憾的是,没有历史依据,也不能被认为是历史事实。乾隆到底出生在哪里,是在北京雍和宫,还是承德的避暑山庄?文件向我们透露,乾隆本人一直强调他出生在雍和宫。虽然嘉庆和道光一开始曾说过避暑山庄,但后来都坚定地改为雍和宫。持有避暑山庄的人也没有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这样,从乾隆到嘉庆再到道光的档案是否最终证实,乾隆皇帝出生在北京雍和宫。(网络)
乾隆人生经历之谜:汉人真的偷了大清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