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好有坏。朋友越多越好。这是自古以来的社会常识。“管鲍之交”需要推重,“高山流水”的知己更要珍惜,但狐朋狗友千万不要交,交往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古人云:“人心之险胜于山川。“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例子交错了朋友,造成了终身大错后悔,甚至带来了杀人的灾难。“千金难买好朋友”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古代朋友圈有多“毒”?以下几个例子,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预防“毒药”。
[img]812732[/img]
一、庞涓,嫉贤能害朋友。
春秋时期,庞涓和孙膑都是平民,两人同时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兵法。同学期间,两人友谊深厚,结拜为兄弟。孙膑年长为兄,庞涓年轻为弟。庞涓学成后到魏国当官,很受魏王的赏识,所以执掌魏国的兵权。庞涓带领魏军入侵周围的诸侯小国,他每战必胜,每攻必克。于是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前往魏朝贺,表示臣服。不仅如此,他还打败了当时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这巩固了他在魏国的地位。而庞涓本人,也认为自己取得了盖世奇功,时不时地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下,舍我其他人的气势!
在此期间,孙膑还在山里跟着鬼谷子学习。他比庞涓学得更扎实。此外,鬼谷子看到他真诚正派。此外,他是一代士兵圣孙武的直系后裔,所以他向他传授了孙武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认真学习《孙子兵法》后,才能远远超过庞涓。庞涓觉得自己的官越当越大,需要有人帮助自己,于是就把师兄孙膑介绍给魏王。出乎意料的是,魏王非常尊重孙膑,便将他封为副军师,与庞涓一起掌握兵权。就这样,庞涓嫉妒了,觉得孙膑对自己的地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私下改了孙膑的信,告诉魏王孙膑“背魏向齐”。孙膑被魏王赐予惩罚和鲸脸,两膝被挖,脸上被刺上“私通敌国”四个字。然而,庞涓还是要杀死孙膑,孙膑故意假装疯了才侥幸逃脱。
[img]812733[/img]
二、李斯,挑拨离间坑的朋友。
战国时期,李斯和韩非崇拜荀子为师,同学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虽然李斯承认韩非的知识比自己高,但他非常嫉妒韩国。
楚国上蔡人李斯学识渊博,治国有方,深受秦王政的重视。佐助秦王政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战略和部署、努力组织实施的方法。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首次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协助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喜刑名法学”,后人称他为韩非子。当时韩国很弱,经常被邻国欺负。韩非多次向韩国国王提出富国强兵的计划,但没有被韩国国王采纳。韩非写了一系列文章,如《孤愤》和《五甲》,后来被收集为《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非常欣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使臣来到秦国,写信给秦王,劝他先伐赵,慢伐韩。秦王觉得韩非胸怀安邦济世之才,便想留他在秦国效力。但一直嫉妒韩非才华的李斯告诉秦王,韩非是韩国公子,不会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留下韩非必生祸端。如果国王不及早处理,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秦王轻信李斯的话,下令处死韩非。李斯受命后,立即命令下属将毒药送给韩非,逼他自杀。李斯不同意韩非要见秦王的要求。就这样,韩非被同门兄弟李斯毒死在监狱里。后来秦王发现自己操之过急,想下令释放韩非已经来不及了。
三、萧何,见风使舵蒙朋友。
萧何和韩信一起帮助刘邦夺取世界,建立汉朝,可谓做出了巨大贡献。汉高祖刘邦将自己与两人进行了比较,得出两个“不如”的结论。他说:“填补国家,抚养人民,给予报酬,不断粮食,我不如萧何;即使是百万人,战争也会赢,攻击也会赢。我不如韩信。”
当韩信早年来到汉中王刘邦时,刘邦并不重视韩信。一个月夜,韩信一怒之下出走了。知道后,萧何立即驱马追回韩信,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设坛拜将,将韩信封为将军。这使得韩信掌握了刘邦军队的兵权。因此,韩信对萧何心存感激,并一直把萧何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对萧何的话都听了。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在今天的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讲述了这个流行的故事。
刘邦死后,吕后执掌朝政,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吕后也觉得韩信功高震主,于是不分情由去除韩信,但又怕韩信不肯就范,就让萧何想办法。作为韩信的朋友,萧何此时屈服于吕后的天威,于是以庆祝平叛胜利为名,将韩信蒙骗到皇宫。韩信一进宫,就落入了吕后设计的陷阱。吕后以谋反罪将韩信杀在长乐宫钟室。一代名将死于非命,因为他们相信朋友的话。
历史揭秘:古代朋友圈里有多少[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