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者,国家的名器。历史上大多数腐败王朝都有买卖官员的现象。然而,即使是腐败的朝廷在出售官员时也会隐瞒并巧妙地命名。然而,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将出售官员的行为推向了极致:他不仅开了一家专门的出售官员的商店,明确标明了出售官员的价格,而且制度化和持续地出售官员的头衔行为。他公开出售官员已经七年了。
腐败的皇帝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灵帝刘红。汉灵帝及其前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每次都“叹息恨桓灵”。
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帝位置是幸运的。他的前任汉桓帝刘志在36岁时去世,身后没有孩子。年轻的窦皇后(桓皇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将继承人的年龄设定为青少年,以便于控制政府。因此,他锁定了汉桓帝的侄子和当时只有12岁的刘宏。就这样,刘宏从一个没有未来的皇室旁边的孩子身上突然出现了。
汉桓帝留下汉灵帝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汉灵帝即位后,汉朝的政治非常腐败。世界上的旱灾、洪水、蝗灾等灾难泛滥。到处都是抱怨,人民不谈生活,国情进一步衰落。此外,宦官和外戚夺权,宦官专权达到历史顶峰,东汉命运必然衰落。
[img]813202[/img]
昏庸荒淫的汉灵帝,除了沉迷于酒色外,还一味宠坏宦官,尊重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常侍是宦官中权力最大的职位,负责管理皇帝文件,代表皇帝发布诏书),经常无耻地说“张常侍是我父亲,赵常侍是我母亲”。宦官为了皇帝的宠爱,胡作非为,向人民勒索钱财,大肆搜寻民脂民膏。
汉灵帝热爱做生意,堪称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顽主”。他在后宫专门开设了“宫中市场”,模仿市场、市场、各种商店和小贩,让一些宫女和妃子扮成各种商人,另一些客人买东西,另一些人扮成唱歌和猴子。他自己穿上商人的衣服,假装是一个卖商品的商人,在这个人工市场上走来走去,或者在酒店喝酒,或者和店主和顾客吵架、打架和打架。灵帝混在这里,玩得很开心。肆虐的货物都是寻找的珍宝。他们被贪婪的宫女和妃子一个接一个地偷走了。他们甚至偷偷地为你偷得更多,我偷得更少而战,但灵帝一点也不知道。灵帝还用驴开车,亲自操缰绳,在花园里开车。这一事件得到了京城人民的了解,争相效仿,原本低廉的驴价突然上涨,与马的价格相同。
我们仍然可以容忍如此荒谬的行为。毕竟,它没有给国家造成太大的损失。但不幸的是,汉灵帝很快就把他对商业的爱好发展到了卖官和头衔的方面。这样,严重的后果自然是不可想象的。
汉灵帝竟然在西园开了一家官方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卖官所得的钱都流入了汉灵帝自己的口袋。汉灵帝亲自制定了卖官的规定:地方官员的价格是朝廷官员的两倍,而县官员的价格则不同;官员的晋升也必须按价格支付。一般来说,官位的价格是根据官员的年薪计算的。例如,年薪200石的官位价格是200万元,年薪400石的官位价格是400万元,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员年收入的1万倍。除固定价格外,还根据官员的价值和财产随时增减。
[img]813203[/img]
汉灵帝卖官可以说是雁过拨毛,没有错过任何机会。就连功劳大、口碑高的张文、段炯等人,在登上公位之前,也给了汉灵帝足够的钱买官。关于这一点,《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张文等虽有功勤名誉,但都行输货财,是登公位。“后来,随着变化的加剧,官员的调动、晋升或新官员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方价格,也就是说,官员必须支付相当于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很多想当官的人,因为付不起这么高的“当官费”,不得不望洋兴叹,徒劳无功。
崔烈买官的故事很搞笑。崔烈出身北方名门望族,历任郡守和朝廷卿职。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崔烈想当司徒,于是通过关系花了500万买了司徒。朝拜之日,宫廷举行了隆重的封拜仪式,灵帝亲临殿前,百官肃立阶下。看着崔烈春风骄傲的样子,灵帝突然觉得他的司徒来得太便宜了。他忍不住对随从的亲信喃喃道:“这位官员卖掉了损失,应该要他1000万元。旁边的中常侍便插嘴说:“他能出500万,已经很好了。陛下你要有一点品牌意识,像崔公这样的冀州名士,怎么能轻易买官呢?现在连他都认可陛下的产品,正好给我们做免费广告,这个官位以后会更受欢迎。事后有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我居三公,于议者怎么样?“这意味着人们如何谈论我成为三公?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起源。
崔烈购买的司徒一职,与太尉、御史医生合称为“三公”,是掌握军政权力、协助皇帝的最高长官。卖家已经卖给了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大皇帝贪婪地讨论了三公的价格,就像买卖商品一样。这真的很有趣,太荒谬了,无法复加。
汉灵帝卖官也实行了招标法,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可以中标上任。
汉灵帝的卖官不仅公开,而且制度化、可持续。从光和元年(178年)到中平六年(184年),汉灵帝开心地做了七年的卖官生意,把官场搞得一团糟,让原本风雨飘摇的汉朝雪上加霜。
皇帝还是这样,自然上下下效。那些贪官和酷官员更加努力地寻找和剥夺人民,提取更多的钱来购买更大的官员,然后利用他们更大的权力获得更多的财富。
朝政腐朽黑暗,到处都是贪官,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人们再也受不了剥削和压榨,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从建宁元年(168年)到中平元年(184年),历史记载的农民起义不少于十年。汉灵帝中平元年,也就是184年(甲子年),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张角兄弟以“天已死,黄天当立,年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名义举行起义,历史上被称为“黄巾之乱”。尽管被镇压,但影响很大。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苦风苦雨中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34岁。
揭示汉灵帝卖官[雁过拨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