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铜梁区青龙嘴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出一套明代仪仗俑

[img]811911[/img]

当地人称十七件石质仪仗俑为“小兵马俑”。

也许很多人只知道西安有雄伟的兵马俑,却不知道重庆有迷你版的仪仗俑。

一套明代仪仗俑出土于铜梁区青龙嘴墓群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当地称为“小兵马俑”。在这次移动文物普查中,他们也被提名晋升。

他们是怎么被发现的?背后有哪些未知的秘史?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您独家揭开“小兵马俑”之谜。

形态各异的17件仪仗俑“各司其职”

仪仗俑墓地位于铜梁区土桥镇六英村第二社,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的重要文物点。据考古学家介绍,墓地包括三个规格相似的矩形墓地,由石板拼接而成,墓顶用石板覆盖。其中,中间的墓地长2.2米,宽0.76米,高1.18米,保存最好。

[img]811912[/img]

令考古学家惊讶的是,墓室里不仅有一具完整的尸骨,还有17件明代仪仗俑。

这套仪仗俑穿着长袍裙,戴着圆盆帽或圆形平顶帽,身材大致相同,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仪仗俑都是石头做的,其中骑马俑1件,持杖俑12件,持杖俑手里的仪杖都是铜做的,长度因锈蚀而不同。@ 还有四个人抬轿俑,两个牵马俑,一个抬箱俑。考古学家说,这些出土的石俑雕刻精美生动,对明代社会经济、礼仪制度和民间服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墓主的身份成了未解之谜

“除了一套完整的仪仗俑,墓没有墓志铭或其他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陪葬物品。即使有完整的尸骨,也无法证明其真实身份。”考古学家说,墓主的身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然而,由于这种墓葬在铜梁中多次被发现,石制仪仗俑是明代墓葬随葬品的一大特色。根据以往的相关发现,可以推测,这种形式的墓葬大多是官宦家族墓地。

考古学家通过收集大量发表的墓葬资料,发现墓葬与位于土桥镇、巴川镇的张氏家族墓地的墓葬形状非常相似。

墓主是否与张氏有关?

铜梁区明代张氏家族墓地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明兵部尚书张家胤的父母张文锦和沈氏合葬墓。墓中出土了两套相对完整的仪仗俑,其中张文锦墓中出土了一个四人肩俑、22个仪仗俑、两匹马、一个伞盖、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沈氏墓出土的一套有八人肩俑、57件仪仗俑、23匹马、2个伞盖、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两套仪仗队的规格差异很大,因为他们在葬礼上有不同的身份。张文锦死时是兵部主任,官阶是正六品;沈死时太恭人了,官阶也是正四品。这两套仪仗俑可能是按照当时六品官和四品官的仪仗制作的。

由于墓地离张氏家族墓地中心不远,专家推测墓主也可能是张氏后裔。


铜梁区青龙嘴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出一套明代仪仗俑铜梁区青龙嘴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出一套明代仪仗俑

,,,,,,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解密:明末皇帝崇祯凌迟处决袁崇焕有什么隐情?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割肉。可悲的是,沿途的人非常讨厌辽东的鞑靼人,更讨厌汉奸。因此,富裕的家...

  • 徐达简介 徐达是明代开国第一大将军的一生简述
  • 徐达简介: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

  • 【戚家军】盟主戚继光斩3万日寇不开心 只愿海波平
  • 戚继光根据日本海盗作战的特点,创造了适合攻防的“鸳鸯阵”战术。他以11人为一队,配有盾、矛、枪、狼、刀等长短兵器。他在...

  • 朱聿键为什么被后人评为明朝最生不逢时的皇帝?
  •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正式灭亡。消息传到留都南京,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5月在南...

  • 徐达是怎么死的?徐达真的被朱元璋杀了吗?
  • 徐达是怎么死的? 洪武18年(1385)2月,徐达病逝于北平,享年54岁。他长期的军事生涯和辛勤劳动使徐达的身体逐渐无法支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