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是什么?
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了一块原本在楚国丢失的宝玉,即和氏璧。秦王听说后,他发了一封信,说他愿意用15座城市来换取和氏璧。赵王看到这封信后非常不安。他认为秦王不会那么慷慨。他只是想骗宝玉,但他不敢反抗,所以他不知所措。
[img]811506[/img]
林相如完璧归赵
这时,赵王手下的一位大臣林相如主动请命与秦王见面,说他能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想用城市交换,他可以把宝玉带回赵国。赵王知道自己的智慧和行为,就答应了。
来到秦国后,林相如奉献了他的家人。秦王放不下。他还把它传给了大臣和妃子们,但他没有提到城市。林相如站在一边等了很长时间。当他看到秦王时,他没有交换诚意,也没有归还宝玉的意图。于是林相如走上前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珍贵,但有一个缺陷。让我给你看看。”秦王一听到这件事,就非常紧张,立即把玉交给林相如,让他指出。
林相如拿到和氏璧后,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说:“当初王承诺要换15座城市。赵大臣说秦王不可信,但我不同意。他们认为秦王作为一个大国君主,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所以我坚持劝赵王把和氏璧交给我,带给秦国。谁知道你根本不打算换城。如果国王只是想强迫这块玉,我愿意和这块玉一起砸在这根柱子上。”
秦王听说,一再阻止,声称愿意割城交换,林相如看到秦王并不真诚,于是以斋戒五天的名义偷偷把和送回赵国。直到交换仪式当天,秦王才发现和已经回到了赵国,但也无济于事。
揭露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赵忠完全回到了赵忠。听说秦王想割让15座城市交换和石碧后,赵王不知所措。他知道秦王不会那么慷慨,但由于秦国的威望,他不敢反抗,所以他派林相如出使秦国。众所周知,在另一个典故池池会议上,赵王出于恐惧带着林相如出面,以保护他的脸和国家利益。那么,这位如此害怕秦王的赵惠文王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img]811507[/img]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出生于公元前308年,又称文王、嬴姓、赵何。他是东周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他的父亲是赵武灵王,他的母亲是非常受欢迎的女王吴娃。
事实上,赵惠文王不是赵武灵王的长子。他是第二个儿子,还有一个哥哥叫赵章。起初,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次子赵何,成为主父。然而,赵何登基后,有一次他看到了大臣们。赵武灵王看到他高大的长子向弟弟屈尊磕头。他真的很难忍受,感到内疚。因此,公元前295年,他将长子赵章命名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期间,手下有林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贤能之人,文臣武将都很优秀,所以赵国政治清明,军事实力强大。赵慧文王深知用人之道,知人善任,有一双知人之眼,用人无疑,如林相如,正是赵王的贤明信任,成就了一代上卿。@ 赵惠文王,赏罚分明,奖惩必究,廉颇和林相如都是论功行赏,能一步步加官晋升。
战国后期,赵国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除了赵国有贤臣良将外,还与赵惠文王自身的贤能与开明有着深厚的关系。
谁是完美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很有名,连小学生的课本都记载了这个故事。那么完璧归赵是谁的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img]811508[/img]
完美归赵漫画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83年的秦国。赵国被其他国家知道,所以它吸引了秦国的觊觎。秦派使者说秦王愿意用15座城市交换玉石。赵王不敢冒犯秦国,但不愿意放弃这块玉,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位大臣向赵王推荐了林相如。在林相如的建议下,赵王同意带玉与秦谈判。于是林相如带玉去咸阳秦宫。
秦王拿到玉的时候,放不下,炫耀给大臣和爱妃看。林相如在下面等了很久,看到秦王根本不想给赵国城,就灵机一动。他告诉秦王和石璧有一点瑕疵。秦王立即把玉交给林相如,让他指出来。
林相如一拿到玉,就立刻走到墙柱边,做出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的样子。他大声责怪秦王言而不信,说要给城市任何结果都没有表现,非常不尊重赵国,拿玉的时候连沐浴斋戒都没有。
秦王投鼠忌器,只能假装指着林相如的十五座城市,但他真的洗了五天澡,戒掉了五天。但他不知道的是,林相如看穿了狼的野心,派他的下属把和送回了赵国。当秦王得知这一点已经太晚了,他不愿意把这座城市换成玉石时,他不得不放弃林相如。
解密完璧归赵的真实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