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是明代著名的作家、军事家和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府,文学成就极高。他的书画和戏剧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甚至创造了明末清初的新氛围。
看徐渭这个人,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绝对是个天才。史料记载徐渭“六岁受《大学》影响,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念师听。",手掌之间,万言可就。“大学是一篇关于儒家修养、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不要以为它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篇作文。作为后世科举八股取仕的必读书,其深刻含义不言而喻。而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日背千言以上,真是惊艳。更不用说学写字了,老师教了一遍,马上就能背出来,过目不忘就是这样。
[img]809762[/img]
@ 虽然徐渭是一名文人,但他对世界很感兴趣。不幸的是,他的承受能力不是很好。不能说他的承受能力不好。也许每个天才骨子里都有一丝疯狂!俗话说,天才和疯子之间没有区别。
虽然徐渭从小就很聪明,在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非常艺术,他自己也非常自由和轻松。当他遇到高度约束和规定范式的东西时,他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比如“科举”。
隋朝大业第一年开始实施科举制度。最初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才华的官员,但后来科举形成了一定的范式——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一种固定的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所有问题都来自四书五经的原文。后四部分每部分有两个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在过去,在科举考试中,八篇文章应该用孔子和孟子的语气说话。四对对对手不应该用浪漫的典故来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四个部分:从股票开始到股票结束。其实八股文就是考试的学生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不管你对题目有什么想法,最终都只能归咎于前人。回答的答案一定是圣人说的。如果是普通人考试,问题不大,但关键是徐渭不是普通人。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天才,当然不擅长代圣人说话,与自己无关。这就导致了他科举考试的失败,徐渭一共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40岁,才终于考上了举人。
徐渭中举后,成为浙闽上层官员的工作人员。胡宗宪当浙江总督的时候,徐渭曾经是他账下非常依赖的工作人员,很多策略都是徐渭出来的。这个时候,徐渭应该很有野心。虽然他没有当官,但他仍然在为国家做好事。
事件的转折点发生在胡宗宪以“党严嵩、奸诈贪婪十大罪”被捕,并在监狱中自杀。徐渭对此感到非常难过。后来,徐渭本人也参与其中。经过各种审查,徐渭的精神崩溃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导致他的继妻张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杀。
[img]809763[/img]
徐渭是一个讨厌官僚的人。这种厌恶在他晚年增加了仇恨。早年,徐渭想进入官僚体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当然,他不会讨厌官场。然而,在看到整个官僚之间的黑暗纠葛后,徐渭对官员没有了想法。即使在他晚年靠卖画谋生,他也永远不会为达官贵人画画。
徐渭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在诗歌、书法、绘画甚至歌剧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诗歌方面,徐渭一直提倡说出自己的想法。他非常反对对前人诗歌的完全模仿。他认为,无论模仿前人有多好,它总是前人的东西,没有任何进步。因此,徐渭的诗歌往往是原创的,个性强,风格大胆放松,注重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个人感受。
在书画方面,徐渭超越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的“尚态”书风,将明代书法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徐渭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也把书法放在了前列,认为“书法第一,诗歌第二,文学第一”@ 画第四幅画。他的画既有书,也有书。们高度赞扬的画家齐白石和郑板桥都钦佩徐渭的画作,甚至说他愿意成为徐渭门下的狗。
在戏剧方面,有杂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四部独立剧《女状元》打破了杂剧的固定格式,为戏剧形式的多样化开辟了门津。
徐渭是什么样的人?徐渭的个人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