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名列史册的“才女”寥寥无几。谈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他们是中国著名的女性,才华横溢,德才兼备,让许多后人无比向往和敬仰。这些红颜真的揭示了一句话——谁说女人不如男人?不可否认的是,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等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img]809912[/img]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是四川临界巨商卓王孙的女儿,美丽,精通音律,擅长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至今被津津乐道。她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白头吟》,诗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之句。到了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了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稳定和管理得当,他已经变得富有,拥有千顷良田;华堂齐庭院,高车司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品数不胜数。卓文君是四川临界巨商卓王孙的女儿,美丽,精通音律,擅长弹琴,有文名。十六岁结婚,几年后,丈夫去世,回到母亲家。
蔡燕,字文姬,又字昭姬
。中风年不明。蔡勇的女儿,东汉大文学家,陈留郡,东汉人。刚嫁给魏仲道的时候,丈夫去世了,回到了自己家。后来,由于匈奴的入侵,蔡燕被匈奴左贤王带走,嫁给匈奴人,生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大笔钱赎回蔡燕,嫁给董祭。蔡燕同时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隋书经籍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失传。蔡文姬的作品现在只有《悲愤诗》和《胡佳十八拍》两首。历史上记载蔡燕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代广为流传。蔡燕,陈留郡,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早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逝,两人没有孩子,于是蔡燕回到了自己家。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珏等乱关,匈奴趁机劫掠,蔡燕被匈奴左贤王带走。蔡燕在北方生活了12年,生了两个儿子。11年(207年),曹操一直热爱文学和书法,经常与蔡燕的父亲蔡勇进行文学和书法交流。曹操看到蔡勇没有孩子,用金碧从匈奴赎回蔡燕,并将蔡燕嫁给董祭。然后董祭犯了死罪,蔡燕去找曹操求情董祭。曹操正在招待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勇的女儿在外面,今天就让大家看一看。蔡燕披散着头发光着脚,磕头请罪,说话清晰,情绪酸痛,满堂宾客都为此感动。但曹操说:“但是降罪的文件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燕说:“你们马厩里有成千上万的好马,勇敢的士卒数不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挽救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了,赦免了董祭。回家后,蔡燕悲伤愤怒地写了两首《悲愤诗》。
此后没有蔡燕的相关记录,卒年未知。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 ,龙西上营祖籍
,唐代女官、诗人、公主。因祖父上官仪被杀后,与母郑氏一起进入内庭为丫鬟。十四岁时,由于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高多年,有“妇女宰相”之称。唐中宗被封为昭容,权势更加强大,在政坛和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此,他以公主的身份掌管了内廷和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加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主持优雅,代朝廷评论世界诗歌和文字。一时间,诗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集其遗诗32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魏后同时被杀。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杰、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任江都宫福监,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公元664年(林德元年),上官仪被武则天杀害,因为他为高宗起草了废除武则天的诏书。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他的母亲郑被配没掖廷。掖廷为奴期间,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但能吟诗写文,而且明达官事,聪敏异常。公元677年(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了14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比。上官婉儿文不加点,一瞬间就形成了,文意流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的好像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看完之后,武则天立即下令免除奴婢身份,让他掌管宫中的诏令。墓志载十三岁是才人,可能是武则天为了免除奴隶身份而给出的名字。后来武则天称帝,圣旨多出其手,时称“内舍人”。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反命令,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特别赦免,只是处以纹面而已。后来上官婉儿精心伺候,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公元696年(通天元年)(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让它处理百司奏表,参与政务,权势日升。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至1155年)),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易安居士、汉族。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早期生活富裕,父亲李格非藏书很有钱,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婚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集整理。进入中原时,金兵流寓南方,处境孤苦。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人生经历,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优美。论词强调协调,崇尚优雅,提出“别是一家”的说法,反对诗歌作词。能诗,留存不多,有些章节感时咏史,情词慷慨,不同于词风。《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已经丢失。后人有《漱玉词》的编辑。今天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出生在一个热爱文艺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外郎。藏书很有钱,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东斋北墙南方的第一方石头雕刻,上面写着:“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28日,率褐、过、截、相、远、迈,崇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谁是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